原標題:三明發布帶量采購結果,醫保局:國采初期不可“一刀切”,醫保目錄三個新變化... ...
4月17日,北京市醫藥集中采購信息網公布《關于開展本市第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續約與第二批中選藥品采購備貨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4月25日起,全面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57個中選藥品(25個“4+7”續簽品種和32個第二批國家帶量采購品種)結果及相關配套政策。
但經請示國家醫保局,明確指示,在中選結果執行初期,全國各地不搞“一刀切”使用中選藥品,各醫療機構應按需采購,逐步放量,各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應按約定保證供應,各方合力,確保中選藥品和非中選藥品平穩過渡使用。
全國目前已經有18省市公布第二輪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的具體落地時間,詳情如下:
4月18日,三明聯盟非一致性評價藥品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備選藥品名單公布。
首批納入試點的8個品種包括:復方甘草酸苷口服常釋劑型、米力農注射劑型、亞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劑型、氯沙坦鉀氫口服常釋劑型以及目前抗擊疫情較為重要的品種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劑型等,都是抗菌藥、質子泵抑制劑、降壓藥等領域大品種,涉及海正、珠海聯邦等數十家知名企業。但最后中標的恰恰是相對而言的“中小型”企業居多。從結果看,除氯沙坦鉀氫流標外,其他7個品種均有一家企業擬中標,一家企業備選。擬中選企業包括新疆特豐藥業、展旺生命、福安藥業等7家;樂普藥業、湖南科倫、重慶華邦等7家藥企作為備選。雖然沒有正式公布價格,但是以三明聯盟的一貫風格,無疑又是一個價格洼地。
對照三明聯盟此前公布的參與藥企名單,上述企業勝出的背后,國藥、上藥、哈藥、江蘇豪森、雙鶴藥業、海思科等大批知名藥企紛紛出局。這也意味著,三明聯盟覆蓋的黑龍江、河北、江蘇、浙江、廣東等16省、25市、4縣(醫改試點縣)相關產品的市場格局將發生巨變。
根據國務院、醫保局的相關部署,這些大品種,都將是地方版帶量采購的重點對象。也就是說,以三明試點為開端,越來越多省級平臺、采購聯盟帶量采購崛起之后,上述藥品將面臨全國范圍內的降價。此次落選的大企業們也要做好降價或是轉型的準備了。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近日印發2020年工作要點。其中對下一步實施新一輪國家帶量采購、地方版集中采購都做出安排。國家帶量采購與地方帶量采購同時實施的格局即將形成,結合藥品采購市場的統一,藥品信息、價格都將越來越公開透明。在價格聯動機制下,各省市、采購聯盟試點降價的結果也將直接影響全國。針對地方版帶量采購,上述文件明確,一方面將組織開展專題調研,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摸清各地藥品集采機構的情況與存在的問題,明確集中采購機構的功能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為構建全國統一的集采體系和管理平臺奠定基礎。
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70個藥品已經有三家及以上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除去前兩批的品種,剩下的20多個品種以及其他有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的大品種,大概率將進入第三批采購目錄。
同時,醫保部門還將加強對藥品供應、價格的跟蹤。按照上述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將按月按季度開展藥品價格、供應情況的常態化監測,及時發現并準確研判變動的情況及原因。這些工作既可以保障供應,也可以及時發現價格,做出調整,確保帶量采購的順利實施。
通知顯示,醫保部門還對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做出部署。包括:按時保質完成國家醫保信息平臺藥品和醫用耗材招標采購管理子系統、醫療服務價格子系統進度要求,確定省級藥采子系統功能要求,以及推進藥品耗材集采數據收集、統一藥械編碼標準及與相關已有編碼銜接等工作。
在全國統一信息平臺的基礎上,省級帶量采購降價結果將聯動全國,價格洼地將徹底消失,結合醫保部門的成本調查,藥價將徹底進入裸奔時代。
4月20日起,北京兒童醫院通過手機即可實現在線復診、在線開藥和處方藥品配送到家等服務。此次開通的“在線復診+在線處方+藥品配送”功能可適用于病情平穩的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患者,首診患者、急危重癥患者暫無法使用互聯網診療服務。
業界驚喜之余也略感少許遺憾?;ヂ摼W醫院能否首診,關乎進一步掃清處方外流的障礙。不過,這一痛點很快就會被打破。上周,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首診制?對,就是互聯網首診制。國家鼓勵開展互聯網醫療的醫保結算、支付標準、藥品網售、分級診療、遠程會診、多點執業、家庭醫生、線上生態圈接診等改革試點,河北雄安、浙江、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市或展開國家層面首次提出的首診納入互聯網醫療、醫保。如無意外,互聯網處方藥渠道將會加速破局。
4月17日,江西省藥監局印發通知稱,啟動藥用原輔料生產專項監督檢查,嚴格藥用原輔料生產管理,確保藥用原輔料符合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有關要求,嚴厲打擊藥用原輔料生產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從源頭上提高全省藥品安全保障和控制水平。
湖北省藥監局4月15日也公布了2020年度藥品生產監督檢查計劃,要求重點關注原輔料來源合規性,實行原輔料和藥包材生產企業全覆蓋監督檢查。
事實上,由于原料藥單獨審批,企業數量非常少,因此極易出現壟斷現象,而此前所出現的抱團漲價的違規行為,今后將成為監管部門打擊的重點。不可否認的是,原料藥處于醫藥產業鏈的上游,一旦出現價格暴漲,勢必會增加下游制藥企業的生產成本,給整個生產鏈條帶來了不確定性。
4月20日,國家藥監局訊,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管司召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中選藥品專項檢查工作調度視頻會議。
2、檢查內容:按照藥監部門核準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生產過程持續合規,嚴格變更管理,堅決防止企業將成本風險轉化為質量風險。
3、信息化:督促持有人建立完善信息化追溯體系,落實中選藥品“一物一碼”追溯要求。
4月14日-4月20日,達安基因股票市場一路高歌,漲幅驚人的同時,疫情檢測試劑概念逐漸引起眾人的關注。
14日,達安基因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1.86億元-2億元,同比增長558.07%-607.60%。
而業績暴漲原因,公司明確在公告中表示是“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市場對公司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核酸檢測儀器、相關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
因此,從數據看來,達安基因此次疫情中的確受利頗大,公司業績翻5-6倍的同時,單品種增長程度或許更大?
但體外檢測產品也有其局限性,不同于生活品及常備藥,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醫療機構支持(簡單的說也就是不能自行檢測),因此不少人擔心,隨著國內“新冠疫情”的控制,對疫情體外檢測的需求量應該會迅速走低(參考瑞德西韋國內臨床試驗的停止原因:“無法招募到足夠的患者”)。
試劑盒要想暢享全球,“三證”在手是必須。“中國的NMPA(CFDA)認證”“歐洲的CE認證”“美國的FDA認證”分別針對“中國”“歐洲”“美國”三地,其余地方針對具體情況而定。而統計整個國內市場,華大基因、邁克生物、明德生物、圣湘生物4家企業三證均有,達安基因、萬孚生物、麗珠集團等7家企業獲得CFDA及CE雙證,而與之競爭的還有當地生產企業!
數十億市場,國內有資格與當地試劑盒生產企業“同臺競演”也就寥寥幾人。這也是華大基因、達安基因、邁克生物等相關企業被資本市場青睞的關鍵所在。
全球試劑盒需求巨大,垂涎這門生意的不在少數,具備足夠產能且有出口資格的企業卻不多,同時國外市場的競爭者同樣也虎視眈眈。
而國內資本市場上,華大基因、達安基因等多家相關企業股價都有不同程度上漲,創歷史最高。但與之而來的,或許也意味著肩上責任更加艱巨。
國家醫保目錄調整深度內容流出,新版國家醫保目錄的調整節奏快慢,不僅僅關系著目錄準入的問題,更關系到涉及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的趨勢問題。
最新一批的國家談判結果并沒有正式對外公開。再結合三批兩輪的國家帶量采購開展純熟的實踐路徑,于是,在這兩種降價效果成效斐然、技術路徑相當純熟的背景指引下,各省的帶量采購已經有邊看邊學、邊學邊試、邊試邊由點到面的趨勢。一方面學習國談好榜樣,一方面學習國采好方法。列表如下: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各地組團專項采購呈現一個不約而同又求同存異的帶量采購新形態。那就是,從專項采購入手,抓住民生痛點,不求多求全,但求精求面。如下圖:
國家前期發文要求各省價格聯動,但從目前河北、武漢、福建、三明包括馬上開始的山西集采來看,價格不公開成為又一個看似小概率但又是大方向的事情。如何理解價格不公開?
思考1:只是暫不公開,在采購期內,給予一定技術保護。采購期過后,自然會公開。
思考2:長期不公開,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尤其是隨著國采平臺、國管平臺的數據完善,價格想保護很難。
思考3:誰來把企業價格進行公開?A、第三方機構;B、A省不公開,B省卻公開;C、競爭對手;D、社會媒體。
思考4:最大可能公開的是什么?醫保支付標準從法理角度也是受技術保護的。國談品種從原來的公開已經走向不公開,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應該只會對新進入目錄的產品公開(分獨家、非獨家、國采等幾項情況),如果國家不公開,那么各個地方大概率也不會公開,不排除少數地方通過掛網價的形式公開,企業可以測算。
A、重點專項打擊品種(金額排序前列或列入專項采購)包括GPO、藥交所等特殊模式暫不公開,但大范圍的品種價格還是要公開。
C、每個地區挑20-40個左右重點品種專項采購,全國就是600個-1200個,這些品種由于本身已經處于技術保護,價格血降,大概率的趨勢是會分流,如果有進入國采的按國采步調走,如果沒有進入國采的暫按地方走,如果不小心進入別的省大范圍降價目錄內,跟著其它省走。如果進入GPO,跟著集團采購走。因此,可能在一年左右,這些專項采購的技術價格保護品種就會分化,該公開的公開,該半公開的半公開。
4月21日,湖南省醫保局官網印發通知稱,要求第一、二批國家帶量采購中選藥品以及湖南省抗菌藥物專項集中采購中標藥品在線進行藥品集中采購貨款支付結算。
《通知》要求,監管賬戶專項用于監管醫療機構通過省交易中心醫藥集中采購平臺進行藥品、耗材集中所產生的交易貨款結算,接收和支付用于藥品和耗材采購的醫?;痤A付款。
未來在醫藥集中采購的監管賬戶下,所涉及的醫?;痤A付款實現了不經過醫療機構,直接與藥品生產企業結算的功能。
湖南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公開透露,這項改革將使醫療機構貨款結算周期從原來的6-8個月縮短至3個月內,降低企業墊資成本,進而促使中標價降低。
隨著國家藥品集采將在今年4月落地,湖北省醫保局的改革方案極有可能陸續在各省實施,“三保合一”的局面即將產生。
4月21日,陜西省衛健委發布通知稱,要求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在2020年6月底前,各市縣制定實施健康陜西行動的具體落實措施,統籌推進實施健康陜西行動和深化醫改工作,確保健康陜西行動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根據《通知》要求,在2020年9月底前,對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探索按類別集中采購。鼓勵各類醫療聯合體開展帶量談判采購。
截至目前,據健識局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江蘇、安徽、福建、上海、浙江、湖南、重慶、四川、陜西、青海、寧夏等11個省市均要執行“一票制”的試點改革,這無疑直接影響著醫院、藥品生產企業、醫藥商業公司的經營、結算模式都將發生重大改變。
4月22日,CDE官網發布《關于發布化學仿制藥參比制劑目錄(第二十八批)》的公示:
根據國家局2019年3月28日發布的《關于發布化學仿制藥參比制劑遴選與確定程序的公告》(2019年第25號),我中心組織遴選了第二十八批參比制劑(見附件),現予以公示征求意見。
4月21日,江蘇省醫保局發布公告《江蘇省醫療保障局關于推進藥品陽光采購的實施意見(試行)》,共7部分、19條、1個附件,推進全省公立醫療機構使用藥品均在省平臺陽光采購、公開交易、應采盡采。5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意見。
這不僅意味著“5月1日”江蘇省全面實施陽光采購的時間節點進入倒計時,而且標志著江蘇省內的藥品、醫用耗材平臺集中采購即將成為常態操作,未來所有公立醫院采購都將在省平臺進行。
4月20日,江蘇省醫療保障局正式下發《江蘇省醫療保障局關于推進藥品陽光采購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部署推進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駐蘇醫療機構)使用藥品均在省藥品(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和綜合監管平臺陽光采購。
按照江蘇省陽光掛網議價采購要求,納入采購的藥品類別包括8類,分別為:省平臺已掛網藥品、省平臺未掛網藥品、國家談判藥品及其仿制藥、創新藥品、參比制劑和通過(含視同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新批準注冊的藥品、國家定點生產藥品和省級定點儲備藥品、短缺藥和急搶救藥等其他藥品。
自去年年底,就有多省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除國家集采之外品種的采購模式展開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版集采模式,眾多新嘗試引發市場關注:
2019年11月,河北省發布通知,明確開展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集中采購,涉及15個品種,給予全省全部市場;
2019年11月,江西省發布通知,全省公立醫療機構以區市為單位組成12個采購聯盟,從未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部分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且競爭較為充分的藥品,組織實施帶量采購;
2020年1月,福建省發布通知,確定了14個采購金額較大、競爭充分、臨床使用成熟、同一通用名尚未有仿制藥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組織實施帶量采購;
2020年4月,山西省發布通知,對21個臨床使用成熟、采購金額較大 、競爭相對充分的注射劑品種開展帶量采購。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