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明醫改已然邁入第十個年頭。隨著日前《三明市實施“六大工程”推進醫改再出發行動方案》的印發實施,
近日,三明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肖世宣在接受采訪時說,全市衛健系統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及市委對三明未來五年發展的決策部署上來,以實施“六大工程”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持續打造三明醫改3.0版。
肖世宣認為,首先要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做實區域健康管護體系,使總醫院真正成為一家人,實現一條心,全周期、全過程管好人民健康。同時,進一步完善醫保支付改革,實行“錢隨人走”政策,引導醫療服務模式加快轉變,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暢通雙向轉診通道,提升健康管護能力水平。
公立醫療機構薪酬制度是醫改的“牛鼻子”。如何牽好“牛鼻子”,加快建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分配導向的薪酬制度是關鍵。“我們將科學確定年薪工資總額,將年薪制擴大到縣、鄉、村公立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現全覆蓋;基本年薪不分醫院等級,可根據崗位職責履職考評情況最多上浮20%或下浮50%,獎優罰劣;合理確定書記(院長)和總會計師年薪,嚴格執行年薪‘兩條紅線’,規范年薪發放程序,從而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肖世宣介紹道。
人才隊伍是醫改的基石。要夯實基礎,建設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的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就要走出去“學”、引進來“帶”、常態化“訓”。為此,肖世宣表示將爭取國家、省上支持,優化政策、環境,培養一批優秀的醫院管理者、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干醫師和復合型醫防人才、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為三明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不僅是老百姓的心中所愿,更是我市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方向。循著百姓的需求,肖世宣提到,我市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并將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國內高水平醫院建立幫扶共建關系,加快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閩西北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組團式”推進縣級醫院臨床專科建設,提升縣域衛生健康綜合服務實力,努力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將健康服務的重心由后端的醫療向前端的預防轉移,加快推進醫防融合是筑牢群眾生命健康的“上游堤壩”。基于此,市衛健委將建立醫療衛生聯動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全覆蓋健康篩查、全過程健康干預、全人群健康管控、全天候健康知識普及行動,繼續推進慢性病一體化管理攻堅戰,逐步建立“疾病預防、醫療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體的醫防協同融合服務新模式,努力讓老百姓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
中醫藥在治未病中有著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有著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如何構建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在肖世宣看來,要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面支持三明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契機,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與管理體制,實現縣、鄉、村中醫服務全覆蓋,發揮中醫藥促進健康全程優勢,讓中醫藥健康服務產品更加豐富,中醫藥知識更加普及。
新時代,三明醫改的車輪仍在滾滾向前,守護群眾健康的步伐更是一刻不停歇。未來五年,市衛健委將突出解決“看好病”和“治未病”等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持續提高醫療救治和服務能力,努力為群眾書寫一份暖心的“健康答卷”。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