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誰又被處理了,哪家藥企被查了,最近這些消息真真假假的,一直在圈子里面流傳,最近自己和同事們都停了過去例行的醫生拜訪工作。”近日,一位上海的醫藥代表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剛入行半年,還沒摸清這個行業,但近期確實感受到了緊張氣氛。
■ 一場醫藥領域的反腐風暴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圍繞醫藥領域的各方均反映強烈:醫藥代表開始休假、醫生拒絕醫藥代表拜訪、學術會議延期舉行、醫藥企業終止IPO……
■ 對此,長期從事醫療機構及醫藥代表職業化培訓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帶金銷售”是造成醫藥領域腐敗的原因之一,而學術會議正是“帶金銷售”進化后的重要手段。
前不久,一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深入開展不合理取酬專項清退工作實施方案》的文件在業內廣泛流傳。上述網傳文件提到,全院醫務人員須主動清退2018年~2023年5月以來所收受的講課費、培訓費、研討費等不合理報酬。清退工作至7月31日結束。
據中新財經,同類的醫院反腐工作并不限于廣西。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在沈陽的一些公立醫院,類似工作也已經開展。
據海報新聞,8月7日,上海市1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上海市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將開展3個專項行動,進行行風建設自查自糾,“行賄受賄一起查”,總情況報送截至10月31日。
3個專項行動分別為開展高值耗材專項檢查,開展整治“紅包”、回扣專項檢查,開展醫德醫風教育主題活動。
據中新網,廣西崇左市人民醫院今年4月就發布了關于醫藥代表拜訪醫務人員的公告,其中對于接待時間、接待地點、接待管理等方面都作了規定。
上述公告還提到,嚴禁任何科室及個人私自接待醫藥代表,不允許醫藥代表私自進入科室(門診、急診、病房、藥學部、行政辦公室等)進行相關產品推介、促銷和其他活動。醫院在重點區域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備,監控錄像保留90天,等等。
據澎湃新聞,“這種風口浪尖的時候,醫生們肯定也不愿意跟我們有接觸。”一位醫藥代表介紹,自己所在的醫藥公司不大,自己跑的品種也不多,都是公司給的資源,日常的工作內容之一是拜訪醫院醫生,“肯定是希望醫生能多開公司的藥。”
醫藥代表這一崗位最早由跨國藥企于上世紀80年代帶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最早在2015年版將其納入,定義是“代表藥品生產企業,從事藥品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不少知名藥企高管的職業生涯就是從一線醫藥代表開始。經濟日報在2021年9月的一篇報道中提到,醫藥代表這一群體有300萬人。
連夜解散工作群,刪除與醫生的聊天記錄,還有醫藥代表火速辭職……近期的反腐風暴之下,上述醫藥代表對這些消息均有所耳聞,但身邊并沒有遇到,最大的變化就是暫停拜訪了。他表示,家人看到相關新聞也提醒他,最近先不要去醫院,安全第一位。對于他來說,現在的情況肯定會影響收入,但還不至于焦慮,就當給自己放個假,之前在很多行業都工作過,最壞就是再換一份工作。
據中新財經,作為低線城市的一名醫藥代表,趙梅(化名)表示,目前醫藥領域重點被查的是醫療器械。“春節過后,我們這邊就有好幾位院長、副院長被抓,一些醫院開始了自糾自查,要求醫生清退講課費、回扣費等等,現在醫藥代表都不敢進醫院。”
據北京商報,“常規情況下,行業基本都是54321的返點模式”,一行業內人士透露。一款產品進醫院,5分給職務較高的負責人,4是業務院長分,3是藥劑科或者設備科分,2是科室主任分,1是部分科室醫生分。也就是說,如果產品的利潤為200萬元,職務較高的負責人可以拿到200×0.05=10萬元。
醫藥各界表現“緊張”背后,是存在行業多年的“帶金銷售”現象。簡單來說,傳統的“帶金銷售”主要是指,在推動藥品實現商業化后,以醫生和醫療機構為主的對象收取回扣。
長期從事醫療機構及醫藥代表職業化培訓的專家告訴記者,“藥品進院首先要經過臨床科室主任的認可,再由臨床科室向藥劑科、藥事委員會等打報告申請。下一步的‘公關’才是藥劑科的主任,藥品入院后,臨床科室才能用上藥品。有些還需要‘攻克’分管相關業務的副院長。”
藥品成功入院后,企業再通過統方(統計醫生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數據,給予醫生回扣。
對于出現“帶金銷售”的原因,上述專家向記者解釋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藥企創新能力不足,二是同類藥品競爭壓力大。“國內部分藥廠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夠,而其仿制藥審批后推向醫院又面臨很多環節。以往醫生的薪資福利制度不夠健全,導致部分人經受不住外部誘惑。另外就是同一藥品競品眾多,廠家為爭奪醫生處方權,最簡單的就是給醫生提成。”
不過,隨著監管加強,傳統的“帶金銷售”正變得越來越困難。記者查詢到,2020年9月3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就對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規定,不得要求醫藥代表或者其他人員統計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對醫藥代表規定,不得參與統計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
“醫生講課和學術會議,從正常操作來講是合法的。但有些會議并未真正展開,一些企業為維護醫生關系,就出現了虛開會議、虛構講課費、虛開發票等行為。”上述專家指出。
另外,記者了解到,醫生講課費的標準也是問題,市面上一小時1000元至2000元左右較為合理,但也有每小時上萬甚至更高的收費,并不符合市場規律。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鄧凌瑤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