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三明6月26日電 (吳文凱 曾鳳清 許琰)破解天然林“沒人愛管”的困境,全國首批林業“生態票”在福建三明發放。6月25日下午,在三明市沙縣區高砂鎮舉行的全國首批林業“生態票”發放儀式上,高砂林場場長胡貴平領到了第一批共3張“生態票”。這是三明挺進林改“深水區”,放活天然林、生態林經營權,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具體實踐。
三明地處福建中北部,森林覆蓋率77.12%,生態資源豐富。“生態票”是針對天然林、生態林經營權流轉后,為林權權利人制發的收益憑證。此次高砂林場共向三明市沙縣區森林資源收儲管理有限公司流轉335.3公頃天然林、生態林的經營權。
其中,采用委托經營模式,針對無法進行木質性產品利用的純闊葉林,發展林業碳匯、森林康養、文旅休閑等生態產業;采用協約改造模式,提升改造低效天然闊葉林、幼齡林等林地;采用訂金收儲模式,針對天然馬尾松林和生態保護紅線外的成熟人工生態林等,開展樹種更替改造。
根據初步測算,憑借手里的“生態票”,僅靠收儲公司給付的林地使用租金和收儲訂金占用費兩項收入,高砂林場每年收益可增加至19.54萬元。而在此之前,依靠僅有的生態效益補償收益,扣除管護費用后,這335.3公頃森林每年只能收入9萬多元,折合每公頃收益不到300元。
“天然林、生態林簡直沒法管。”胡貴平直白的話語代表了不少林農的心聲?;谏鷳B保護屬性的天然林、生態林,受著嚴格的采伐政策限制。由于管護要求嚴格,經營管理難度大,天然林、生態林的收益非常有限,而成本卻要持續投入。像高砂林場這樣的基層林場,成員多為鄉辦人員,文化水平不高,專業管護能力弱,管護資金也很難籌集。
“病蟲害防治、退化林修復、低效林改造提升,都要投入大量人力、技術和資金。鎮辦林場條件有限,平常只能巡巡山、護護林。”胡貴平說,難度大、收益低的現實矛盾,讓不少林農覺得天然林、生態林“沒人愛管”。
“‘生態票’的發放,通過放活經營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提升森林生態質量的同時,拓展‘兩山’轉化路徑,讓山林增綠、林農增收。”沙縣區林業局局長黃長春說。除了創設“生態票”外,此次改革還通過建立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等方式,創設“生態金”“生態貸”,探索針對天然林、生態林的“三改三創”改革模式。
沙縣區目前有天然林、生態林面積7.6萬公頃,其中可盤活部分約4.06萬公頃,占比53.5%。沙縣區副區長鄧秋萍表示,到2025年底,全區計劃完成3333.3公頃天然林、生態林經營權流轉。(完)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