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濟南1月2日電 (記者王延斌 通訊員張自強)記者2日從中鐵(上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上投”)了解到,全球首臺高壓射流—機械聯合破巖盾構機“山大號”于近日在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東倉站始發。
“東倉站至山東大學站區間地質為中風化閃長巖、輝長巖,巖石局部硬度達90兆帕。隧道穿越地層包含全斷面硬巖段、上軟下硬段、全強風化段,普通盾構機面對這種硬巖地層掘進有很大局限性,工效低且對周邊環境影響大。”中鐵上投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總包部工程部部長陳曉鵬介紹,針對這一棘手難題,山東大學聯合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及中鐵上投等多方力量,“量身”打造了高壓射流—機械聯合破巖盾構機。該盾構機擁有多項先進且極具針對性的技術,比如由山東大學主持研發的高壓水射流—機械聯合破巖技術首次在盾構機上應用,可助力破除硬巖,提升掘進效率;雙螺旋結構則能更好地優化渣土排出等流程;六主梁復合刀盤技術極大增強了刀盤的穩定性與切削能力。
“這款盾構機利用高壓水射流的強大切割能力,并在高壓水射流里攜帶磨料粒子,使巖體的強度明顯降低,然后再用刀具切割。經委托山東省科技廳進行查新,該款盾構機是國際上首臺高壓射流—機械聯合破巖盾構機。”中鐵上投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總包部總工程師馬小汀說。
“從現場使用效果來看,這款盾構機減少了刀具的更換數量,降低了成本,同時也減輕了刀具破巖的振動和噪聲,減小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鐵一局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東倉站施工負責人付小旗說。
據悉,該盾構機目前已完成系統耐久性、耐壓性、安全性測試,以及專項施工方案預案預演等各項準備工作,在助力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建設提速增效、力爭早日實現通車目標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27日,記者從廣州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同濟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高校科學家合作發現,位于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號”著陸區,其地下10—35米深處存在多層傾斜沉積結構。
2月27日15時08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北京大學常林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合作,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款光子時鐘芯片,可將芯片上的時間調控速度提升100倍。
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國際電工委員會近日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
國際數據庫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數據庫以遠超原紀錄的性能,登頂TPC—C基準測試排行榜,以每分鐘20.55億筆交易和單位成本0.8元人民幣的成績,刷新該榜單性能和性價比兩項世界紀錄。
當物質處于地球上最低溫度、最高壓力等極端條件下,可能出現怎樣的“超能力”?物態調控是物理學研究造福人類社會的重要途徑,科學家對于物理世界極限的探尋從未停止。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獲悉,該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員團隊以退役風機葉片為原料,成功研發出新型防沙材料,為循環利用退役風機葉片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為學生量身定制學業規劃、24小時解答疑難問題,為研究人員查找資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學研究場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實現。AI浪潮已至,智慧校園是大勢所趨,但AI與教育的融合仍有賴于師生素養提升、技術適應性及相關制度的建設完善。
根據美國航天局最新測算結果,一顆編號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擊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對地球構成重大威脅,它為天文學家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來測試行星防御科研和預警流程。
26日,全國規模最大、總投資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電源項目——青海省柴達木格爾木東沙漠基地電源項目在青海格爾木開工。
為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公共充換電設施短板,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財政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日前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申報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2025年計劃支持75個試點縣改善充電基礎設施。
中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利用我國自主研發設備,成功鉆穿545米厚的冰層及冰巖夾層,獲取了連續冰芯樣品和基巖樣品。拉斯曼丘陵地區位于伊麗莎白公主地冰蓋末端,是東南極冰蓋的溢流區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種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汪濤研究員聯合瑞士巴塞爾大學、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北京大學研究人員,
近日,記者從吉林大學獲悉,該校聯合中山大學組成科研團隊,發現了高溫高壓下石墨經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剛石的全新路徑,并人工合成出高質量六方金剛石塊材料,
馬家窯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紅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圓斝、山東滕州前掌大西周遺址出土的彩繪漆器……不同材質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復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學者破譯出古人留下的種種信息,復原出他們的生活圖景?走進中國考古博物館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與遺產保護經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共筑數字童年新生態”為主題的“未成年人手機防沉迷座談會”在京召開。李國強指出,沉迷手機不僅可能會導致視力損傷、睡眠障礙、頸椎問題等生理健康問題,還容易引發社交焦慮、注意力不專注等問題。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24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過去一年,我國海洋經濟呈現強勁發展勢頭,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
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普遍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成長過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長輩的全方位關照,從而導致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薄弱。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農”工作對全局發展至關重要。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