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監事會及全體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法律責任。
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通知于2024年8月12日以電子郵件方式發出,會議于2024年8月22日上午11時在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華電產業園B座1110會議室以現場表決方式召開。公司監事5名,實到監事5名。公司董事會秘書及其他相關人員列席會議。本次會議由公司監事會李軍先生主持,召集召開程序及表決方式符合《公司法》與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決議內容合法有效。會議以記名方式投票表決,審議通過以下議案:
監事會意見:根據《證券法》、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關于做好主板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的要求,在全面了解和審核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及其摘要后,認為:
1、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及其摘要編制和審議程序符合法律、法規、公司《章程》和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
2、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及其摘要的內容和格式符合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其中所披露的信息線年半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3、在提出本意見前,未發現參與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編制和審議的人員有違反保密規定的行為。
監事會意見:公司對華電財務公司的經營資質、業務和風險狀況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評估,華電財務公司具備相應業務資質,相關財務指標符合金融監管機構的規定,已按照金融監管機構要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能夠有效管控存款、貸款等金融業務風險。
1.1本半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半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網站仔細閱讀半年度報告全文。
1.2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半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公司應當根據重要性原則,說明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的重大變化,以及報告期內發生的對公司經營情況有重大影響和預計未來會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報告期內,公司新簽銷售合同73.20億元,同比增加79.81%,另外,已中標暫未簽訂合同1.3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22億元,同比增加23.62%;實現利潤總額0.57億元,同比減少10.39%;實現凈利潤0.37億元,同比減少34.92%。從具體業務來看,物料輸送系統工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26億元,同比增加28.60%;熱能工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11億元,同比增加99.53%;高端鋼結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69億元,同比增加2.07%;海洋工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86億元,同比增加57.94%;氫能業務實現營業收入0.30億元,同比減少81.88%。
為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完成提出的“3060”目標,各能源企業紛紛采取相應措施。燃煤機組作為各大電力集團的發電主力,在提高煤種適應性、改造老舊設備、提升可靠性、降低能耗和廠用電等方面有較大需求。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模式,對先進節能降耗技術、靈活性改造和智慧控制技術進行研究及應用,逐步推動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助力燃煤機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發展。
目前,公司在空冷冷端改造、鍋爐風煙系統綜合優化、冷端節能、空冷智慧冷端等方面已經形成成熟技術包,具備“全廠系統診斷、改造方案制定、EPC工程實施”的能力,已完成多個300MW、600MW級火電機組能效提升和靈活性改造項目。另外,公司正在依托科研課題積極開展火電機組基于熔鹽儲熱系統的深度調峰技術攻關。
電解水制氫技術方面,開展3000Nm3/h的大功率高效堿性電解槽制氫裝備和250Nm3/h的高效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備的研發工作:一是基于公司當前擁有的成熟的1000Nm3/h堿性電解槽技術和儲備的1500Nm3/h高電流密度電解槽技術,通過研發適應高電流密度運行工況的大面積復合電極設計與制備技術,優化新型電極板結構設計,開發大面積、高親水性、高耐熱性的新型復合隔膜技術,提升電-熱-質均衡優化技術,完成3000Nm3/h的大功率高效堿性水電解槽制氫裝備。二是從高產氫量PEM電解槽膜電極結構優化及規模化制備以及高產氫量PEM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兩方面進行研究,優化PEM電解水制氫裝備核心部件膜電極結構,提升產氫效率,開發新型PEM電解水制氫裝備,提升單電解槽單位時間產氫量。最終實現PEM電解槽單槽額定制氫產能≥250Nm3/h,額定工況下單位制氫直流電耗≤4.4kWh/Nm3,電解槽電流密度≥1.5A/cm2;動態功率調節范圍寬于20~120%,冷啟動時間<5min,操作壓力≥3MPa。
針對離網/并網電解水制氫技術,擬研制適應于離網/弱并網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系統,突破適應于離網/弱并網條件的千Nm3級堿性水電解槽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瓶頸,制氫系統冷啟動時間<15分鐘。
高效綠氫耦合綠氨技術方面,開發綠氫耦合制綠氨萬噸級成套裝備,開展合成氨工藝多穩態優化與柔性調控技術研究,提升風光互補、制氫儲氫和合成氨全流程的柔性調節能力,實現季節性水電、波動性光伏發電與合成氨生產柔性協同,并實現綠氫耦合制綠氨萬噸級成套裝備3000小時以上示范應用。
公司所屬子公司河南華電結合自有特種設備制造能力和資源,擬轉型為氫氣“儲運輸加”核心裝備制造基地,開發碳釬維纏繞儲氫氣瓶、儲氫罐、儲氫球罐、液氫儲罐及輸氫管道和氫氣加氫站等產品,目前已完成儲氫罐和儲氫球罐取證及制造。
公司所屬子公司通用氫能在現有產品基礎上,加速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創新與應用改進。報告期內,通用氫能新增專利5項,其中新增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編制并發布2項團體標準。在燃料電池核心材料以及電解水、液流電池、風冷等新領域的核心材料上不斷研發出新產品,擴大產品市場覆蓋度,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持續推動原材料國產化替代,確保材料國產化后的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進一步降低產品的成本;加強產學研用融合,積極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進行緊密合作,構建從材料到系統的完整創新鏈,以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結合的方式,提升通用氫能科技研發創新能力。
上半年,公司三大制氫項目均成功實現商業運行。內蒙華電達茂旗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工程示范項目為全球首批大規模綠電制氫項目之一,該項目應用堿性和PEM電解水制氫系統高效耦合制氫,以提高制氫調節范圍和動態響應速度,實現了風光互補發電制氫,打通了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該項目于2023年12月1日成功出氫,2024年2月順利投產,實現商業運行;遼寧華電鐵嶺新臺子一期25MW風電離網儲能制氫一體化項目為國內首個風電離網制氫示范項目,自主開發的離網制氫的EMS系統可實現制氫負荷與新能源系統在多種工況下的最優容量適配耦合,實現了混合式制氫整流電源及構網型儲能在離網制氫系統中的應用,于2024年4月全容量投產,正式商業運行;青海德令哈PEM電解水制氫示范工程項目采用國內首創單堆MW級3.0兆帕PEM電解水制氫系統,是國內首個高海拔、高寒地區PEM電解水制氫商業化應用項目,實現了PEM制氫設備在關鍵材料、核心部件、裝置及系統集成的工程化應用,該項目于2023年9月27日成功出氫,2024年4月實現商業運行。
2021年,為搶抓市場機遇,更快地推動首創新型港口裝備技術的成果轉化,公司與唐山港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澳傅旭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天津藍海起源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發起設立華電藍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港口先進裝備的研發、設計、孵化、推廣,致力于成為高效、節能、智慧型港口高端裝備及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方案提供商。華電藍科擬以公司首創研發的一系列新型港口裝備關鍵核心技術為業務發展基礎,以港口裝卸高效化、智能化、節能化為研究目標,聚焦與突破制約港口裝卸效率及智能化水平的關鍵難題,通過充分發揮股東各方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市場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快速推進高效智能港口機械裝備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科技成果落地及產業化推廣。研發的新型岸橋被列入國資委《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以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導向目錄》,正在推進首臺套項目示范,新型岸橋首臺套項目已完成制造、安裝、發運和調試工作,并于2023年12月通過驗收,目前正在配合業主開展碼頭全系統自動化調試;另,完成港口全自動化軌道式集裝箱起重機總體方案研發,正在推進成果轉化,簽訂的5臺自動化軌道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設備供貨合同,完成了研發、設計和制造,正在開展安裝工作。
發改委、能源局出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發改基礎〔2022〕195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規劃以庫布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區為補充,綜合考慮采煤沉陷區,建設大型新能源基地,依托新增跨省區特高壓通道,以風光火儲多能互補一體化形式將清潔電力外送至中東部負荷中心消納。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影響貫穿電力系統從生產、輸送到消費的全部環節,給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挑戰,亟需利用儲能技術實現源網荷儲協調運行。目前,儲能領域包含以下幾種路線,包括抽水蓄能、重力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及鋰離子電池等。其中,重力儲能原理與目前裝機容量最大、最成熟的抽水蓄能技術類似,是一種新型儲能技術路線,其選址靈活、耐候性好、更安全環保且資源占有率低,相比其他儲能更適合沙戈荒能源基地的建設。
公司持續開展在重力儲能業務的開發和推廣工作。在技術研究開發方面,穩步推進重力儲能運動仿真系統開發工作,加入南方電網儲能開發創新聯合體研究平臺;在業務拓展方面,積極與相關客戶開展重力儲能前期業務對接,共同開展重力儲能項目落地的前期研究。
我國進入“十四五”能源結構調整關鍵期,2022年以來密集發布多項政策支持綠氫、綠氨發展,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能耗雙降。《“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要求拓展氫(氨)儲能應用領域,開展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氫(氨)的儲能試點示范,滿足長周期、多時間尺度的儲能應用需求;《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對合成氨行業提出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要求,推動開展綠色低碳能源制合成氨技術研究和示范,優化合成氨原料結構,增加綠氫原料比例,降低合成氨生產過程碳排放;《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試點示范的通知》,支持結合海上風電開發建設,融合區域儲能、制氫、海水淡化、海洋養殖等發展需求,探索推進具有海上能源資源供給轉換樞紐特征的海上能源島建設,建設包括但不限于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海洋能、制氫(氨、甲醇)、儲能等多種能源資源轉換利用一體化設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將氫(氨)儲能、電解水制氫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綠色甲醇列入鼓勵類發展項目,并將甲醇燃料、氨燃料、生物質燃料等替代燃料動力船舶列入鼓勵發展類項目。我國綠氨相關政策持續推出,綠氫制氨、氫氨融合發展是中國氫能發展、工業降碳的確定性路徑;綠氨在作為無碳燃料發電、氫儲能等場景擁有巨大潛在應用市場。甲醇既可作為可再生油品,替代石油,實現液體燃料的清潔化及可再生。同時也可作為載氫體,解決氫能儲運問題,推動氫能源發展。綠色甲醇,能夠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促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降低石油進口率,提高液體燃料的能源自給率,保障能源安全。
綠氫可與綠電互換,既能直接使用,也可制成氨或甲醇,同時兼具儲能功效,是各種能源之間高效轉化的理想媒介,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積極開展此項業務的設計研究工作,主要就離網型綠氫制綠氨綠醇應用場景開發核心工藝包,在醇氨技術設計方面,已完成5萬噸/年、26萬噸/年低溫低壓合成氨工藝包,正在進行10萬噸/年低壓甲醇合成技術研發設計工作,有序推進萬噸級綠氨制備及千噸級綠色甲醇制備中試裝置建設;申報、華電集團重大科技項目,依托重大課題攻關任務,開展萬噸級合成氨工藝多穩態優化及柔性調控技術研究,提升風光互補、制氫儲氫和合成氨全流程的柔性調節能力,實現波動性風光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與合成氨生產的高效協同。已獲得3項關于綠氫耦合綠氨裝備方面的發明專利授權。持續探索綠色合成氨工藝技術以及噴氨燃燒器、氨合成塔內件、甲醇反應器等裝備,在火電摻氨燃燒方面,自主研發“燃氨替油”穩燃技術、鍋爐全工況下的氨煤混燒鍋爐深度調峰技術,開發純氨燃燒器。在項目開發方面,積極跟進印尼、越南、遼寧風光氫儲化大基地項目風光電制氫醇一體化項目,積極參與遼寧、吉林、青海等風光氫儲化一體化項目,協助編制氫氨醇一體化項目規劃、可研方案。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2021〕23號)明確提出目標:“十四五”期間,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加快新型儲能示范推廣應用,推進熔鹽儲能供熱和發電示范應用。2022年2月,發改委和能源局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22〕209號)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建設火電機組抽汽蓄能、高效儲熱等依托常規電源的新型儲能技術,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發展。這為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22年10月,的報告強調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能源電力發展提供根本遵循。目前,基于熔鹽儲熱系統的火電機組深度調峰改造是一種新型的靈活性改造方案,通過火電機組配置熔鹽儲熱系統來削弱原本剛性的“爐機耦合”,能夠在保證機組安全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火電機組的深度調峰能力,對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公司已具備基于熔鹽儲熱的火電機組深度調峰及靈活性改造的系統方案設計和集成能力,已為西北、東北和山東等地區的多家火電廠基于熔鹽儲熱的機組深度調峰項目提供項目建議書,為客戶提供最優能源供應解決方案,正在以科研課題為依托,開展火電機組基于熔鹽儲熱系統的深度調峰技術攻關。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法律責任。
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通知于2024年8月12日以電子郵件方式發出,會議于2024年8月22日上午10時在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華電產業園B座1110會議室以現場表決方式召開。公司董事9名,實到董事9名,公司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列席會議。本次會議由公司董事長彭剛平先生主持,召集召開程序及表決方式符合《公司法》與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決議內容合法有效。會議以記名方式投票表決,審議通過了如下議案:
具體內容詳見公司于2024年8月2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報告》全文和摘要,《2024年半年度報告摘要》詳見同日的《中國證券報》《證券日報》。
關聯董事彭剛平先生、刁培濱先生、樊春艷女士、王燕云女士按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回避了本議案的表決。
公司2024年第四次獨立董事專門會議已審議通過了本議案,并發表同意意見:“《對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風險評估報告》真實客觀公正地反映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華電財務公司的業務資質、經營狀況和風險防控情況,華電財務公司具有合法有效的業務資質,依法合規經營,運作規范,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良好,風險管理體系健全。一致同意《關于對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風險評估報告的議案》,一致同意將該議案提交公司董事會審議。”
公司第五屆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已審議通過了本議案,并發表同意意見:“我們對《對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風險評估報告》及相關資料進行了審核,華電財務公司已取得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正式頒發的金融許可證,能夠按照《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未發現華電財務公司風險管理存在重大缺陷,其各項監管指標均符合相關規定要求,同意將相關議案提交公司董事會審議。”
具體內容詳見公司于2024年8月2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披露的《對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風險評估報告》。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