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從2015年開始實施電子站牌建設,已實現對市區公交線網的全覆蓋。 方煒杭 林宇熙攝
一件件產品,通過海陸空物流網絡走出三明;農特產品搭乘互聯網快車從深山飛向全國;數字化應用連接百姓與政府、商家,線上線下、國內國外無縫銜接……
主動擁抱信息化,讓山海零距離,讓生活更便利,讓發展更有質量。三明這座老工業城市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去年,三明市地區生產總值2136.06億元,同比增長7.9%;12個主要指標中,有9個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指標增幅高于上年同期。
走進中機數控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對一臺光纖激光切割機進行測試和調試。“從數控雕刻機到光纖激光機,我們的產品從省內走向省外,從省外走向國外,這是智能制造為企業帶來的好處。”中機數控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中機數控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三明新地數控設備制造有限公司。2014年,企業進駐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分院高端裝備產業園,并于2015年底成立了中機數控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實現了數控技術向產業化轉化。
汽車及機械裝備是三明的傳統產業之一,轉型迫在眉睫。2012年,三明引進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成立海西分院,由其在沙縣設立高端裝備產業園、裝備制造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精密制造企業孵化器,在將樂設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半固態技術應用研究所。
“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助力三明向工業4.0轉變。”中機院海西分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海西分院已與企業合作承擔了各級科技項目20余項,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1000項次。
三明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三明從強化項目帶動、強化扶持引導、強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入手,聚焦傳統產業,促進一批工業企業深入應用信息技術。
今年3月,福建省工業企業云平臺三明示范平臺啟用,是我省首個落地的地市分平臺。平臺對接三明工業企業信息化需求,省、市、縣三級聯動,服務工業企業。
2017年,三明共簽約省級技改基金項目17個,下達資金12.71億元,項目數居全省首位,帶動企業技改投資近70億元;全市完成工業技改投資948.2億元,總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冶金及壓延、汽車及機械制造、林產加工、紡織等四大傳統產業完成產值2326.74億元,同比增長18.1%。
去年12月,福建省扶貧資金在線監管系統在建寧試運行。近日,建寧縣紀委和財政局工作人員在核查扶貧資金發放情況。 馮發勝 攝
尤溪縣是福建省淘寶進農村的第一縣。“90后”姑娘蘇珊是尤溪縣聯合鎮惠州村村淘合伙人。以往,她在村淘點幫助村民代購商品,也少量銷售農副產品。
這幾年,尤溪鄉村游越來越興旺。2017年4月,她發起成立了旅游驛站聯盟,以“互聯網+”的思維,對尤溪縣熱門景點周圍的住宿、餐飲、租車、導游和農特產品等旅游資源進行整合。
旅游驛站聯盟還依托村淘服務點,在熱門景區設立驛站服務中心,服務游客,也銷售農產品和手工藝品。
“游客通過現場體驗,可掃描二維碼,在線上購買。”HELLO尤溪聯合驛站工作人員介紹。
借力旅游帶動,線下的游客轉化為線上的流量,尤溪農副特色產品進一步打開線年,尤溪接待旅游人數為147.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2.7%和47.0%。
2017年,在商務部組織的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績效評價考評中,福建排名全國第一,尤溪位列全省前五名。
2016年,三明市電子商務交易額166億元,同比增長6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2017年,全市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46.67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兩年來,全市共新增電商創業就業人員3萬多人,帶動近1萬戶貧困戶觸網增收。
“今年,我們將加大促進農村電商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督導力度,提升全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工作水平。”三明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自尤溪的游客吳先生在一家沙縣小吃門店通過“沙縣小吃鋪”二維碼自助點餐。 許琰 鄧書榕攝
“丹蓉新村50幢西北處自來水管破裂。”近日一早,信息采集員鄧淑英將手機拍的現場照片經“智慧梅列”APP上傳后,后臺系統馬上就收到并批轉自來水廠處理。
“智慧梅列”應用以來,共接到市民投訴1萬多件,結案率達到92.6%,90%以上的問題都能在當日或次日得到處理。
2016年,梅列區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成立,“智慧梅列”隨之誕生。梅列區以該中心建設為核心,不斷推進城市管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產業經濟四大領域的21項重點工程建設。結合智能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社區信息”采集等方式,高效協調指揮相關職能部門,做到梅列區智慧城市管理服務的全覆蓋、全響應。
不僅是梅列區,三明市行政服務中心全力推進審批服務“一網通辦”,交通運輸局全面實現“明通卡”一卡通應用服務,市綜治辦建設市級網格化信息管理平臺,市林業局啟動智慧林業一期工程,市環保局啟動生態數據云工程……各縣(區)及部門信息化應用層出不窮,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2015年,省發改委、數字辦決定在三明市開展全省電子政務應用創新試點工作,三明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作為其示范項目啟動建設。
2017年,三明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在全省率先建成上線億條數據,涵蓋個人身份信息、機動車信息、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信息、信用信息等。
三明市數字辦負責人說,應用部門可以建設專題庫,利用多部門數據輔助本部門行業數據開展數據分析和趨勢預測。
統建共享是“數字三明”建設一以貫之的精神。如今,三明市電子政務建設實現了“四個統一”——統一網絡: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根主線訪問公用網絡區、專用網絡區和互聯網接入區;統一平臺:建成政務云計算平臺,為部門統一提供虛擬服務器,目前虛擬服務器達200臺,承載37項部門應用系統和34個部門網站;統一網站:政府網站統一技術平臺建設上線,整合遷移市、縣政府和部門,使網站更易管理,更具安全性和穩定性;統一數據:三明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匯聚形成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和建筑物五大基礎數據庫,實現政務數據共享,為開展大數據分析、宏觀決策奠定基礎。
2016年,永安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純電動汽車“微公交”服務,并在市區人流量多的地方及市民居住聚集區分別設立服務點,用戶可在任意服務點取車、還車、結算費用。 魏興谷林丹攝
“國土資源‘一張圖’,是我們應急救援隊伍的‘航標燈’,讓應急救援目標定位更加精準,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了更大保障。”明溪縣夏坊鄉派出所干警陳立陽感慨道。
去年6月,明溪縣夏坊鄉持續暴雨。該鄉新建村村民李文良發現自家屋后高陡邊坡出現滑坡,心急如焚的他撥打救援電話。接到電話后,夏坊鄉主要負責人立即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在“縣國土資源‘一張圖’”上確認事發地的位置、周邊大致環境和轉移路線,并組織應急救援隊伍立即奔赴現場開展應急救援。同時,明溪縣國土資源局請求縣地災應急技術支撐隊伍——閩西地質大隊專家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對現場風險等級進行評估。不到一個小時,李文良全家順利轉移到避災安置點。
“國土資源‘一張圖’集影像和數據資料于一體,促進了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干部對本轄區情況的進一步了解,讓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明溪縣國土局負責人介紹。
國土資源“一張圖”得益于“數字明溪”地理空間框架項目的實施。2014年7月,在福建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助力下,“數字明溪”地理空間框架項目開始實施,2016年1月投入使用。目前,該系統對接于明溪縣城鎮地籍管理信息系統、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駐村幫扶“一張圖”和縣公務用圖系統。同時,省測繪局利用“數字明溪”地理空間框架系統的大數據,以明溪縣2015年開展的“農經權”航測圖像作為“一張圖”的底圖,在底圖的基礎上疊加全縣國土資源管理要素信息,將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基本農田保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新增建設用地管理、農轉用矢量數據疊加在這“一張圖”上,制作成掛圖。
在這張掛圖上,可以準確無誤地看到明溪縣各地質災害點、隱患點,受影響的戶數人員情況、避險安置點、基本農田范圍分布情況、各個礦山位置、開采點分布等數據資料。從圖中,還可以清晰地看到近年來各個批次的農轉用等新增建設用地分布情況,為政府決策全縣各項目用地建設提供豐富、準確的決策判斷,為城市建設提供有利的數據保障。
位于三明生態新城的三明競界電子競技體育中心是目前全省最專業的電子競技綜合體育中心。鄧書榕攝
“老人有需求時,只需按下SOS鍵,中心就會就近調度簽約服務機構在15分鐘內提供上門服務。”近日,大田縣澤惠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蔣聯松告訴記者。
大田縣地處閩中山區,60歲以上老年人超5萬人,且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如何讓這一群體享受更好的養老服務?近年來,大田縣充分利用數字化科技技術,建立“隨時隨地、一鍵呼叫、就近調度、精準服務”的“山區養老”服務模式。
在位于大田縣民政局二樓的大田縣澤惠養老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一整套完整的數字化系統。該系統由GPS定位、老人健康檔案管理、工單派單、O2O商城、政府管理、志愿者管理、手機APP等模塊組成,簽約基層醫療、超市、食雜店、小吃、快餐店、理發店等服務機構。制作“二維碼”記賬卡、孝心APP,給老人們贈送帶SOS鍵的智能手機,充分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設立智能綜合服務平臺,為全縣274個村(居)老人提供24小時熱線服務,實現智能服務覆蓋。
“老人尋求幫助,撥通中心電話,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精確定位,聯系附近的簽約機構,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上門服務。”此外,大田整合了縣養老服務中心、鄉(鎮)養老服務站、村(居)養老服務所等資源,以有償、低償服務為主,以無償志愿服務為輔,成立縣、鄉、村三級志愿服務隊,實行養老志愿“時間儲蓄銀行”制度,為居家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人群提供多元化、人性化上門服務,滿足其日益增長的安全監護、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物資代購、家政服務、精神慰藉和娛樂學習等需求,實現多元服務全覆蓋。
“每月為老人們提供精準服務3600多次,服務模式已被廣泛接受。”蔣聯松說。
近日,該中心對數字系統進行了升級,老人可由原先的電話呼叫和圖片上傳尋求幫助方式提升到視頻對話模式,享受更為直觀便捷的智能化服務。
截至目前,該中心已與1086家服務機構簽訂協議,居家養老服務對象13365人,服務人員遍布全縣274個村(居)。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