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門三兄弟:老大開店,老二供貨,掌握著家里“錢袋子”的老三,則專職補貼老大的顧客。這是什么奇怪的生意?怎么還有補貼?
家門分戶后,“老二”想賺錢,賺更多的錢。于是,便扯上“老大”,通過各種包裝,把一種藥變成五花八門的十種、百種,再借“老大”的手賣給患者,反正有“老三”在“兜底”;看著“老二”一副包賺不賠的神態,“老大”也不甘落后,除了幫著多賣藥,還濫做檢查、濫用耗材。最終,“顧客”受不了了,“老三”也兜不住了。
這不是個故事,而是“藥價高”“看病貴”的“病因”真實圖譜。不難看出,“藥”是核心癥結。斬斷醫藥與醫院之間的利益鏈條,正是“三明醫改”的改革方向與目標。
當然,三明醫改收獲的不全是鮮花和掌聲,也有質疑、否定的聲音。這本不足為怪,觸動既得利益的改革,有不同聲音才正常。然而,一些掌握著決策權的政府官員給出的不跟進理由,卻有點似是而非。比如:“這項改革很好,但不適合我們這個地區。”“還有些弊端沒解決,應該再看看。”
醫改牽涉面廣,操作復雜,任何一種模式都難言盡善盡美,也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判斷其借鑒和參考價值,不能糾結于它沒解決的問題,而要看它能解決哪些共性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三明醫改和“兩票制”無疑是可圈可點的,因為它抓住了醫改的一個實質問題,即藥價虛高。
藥價何以虛高?一個重要原因,是藥品流通鏈條長、秩序混亂,而且層層加價。這其中,有合理的參與者,也有大量掛靠經營、過票洗錢的食利者。據業內統計,藥品每倒一次手,價格都會上漲約20%。目前,全國從事藥品批發的企業超過1萬家,有多少是市場真正需要的呢?據統計,福建省實施“兩票制”后,藥品配送企業數量由原來的200多家減少到目前的62家。因為改革后只認兩張發票,一張是從藥廠到藥品銷售公司,一張是從藥品銷售公司再到醫院,藥品供應鏈大大壓縮了,那些做倒手生意的企業就出局了。有業內人士估計,如果“兩票制”在全國嚴格實施,醫藥商業公司有可能會減少3000到6000家。
可見,“兩票制”即便未必能解決藥價虛高的一攬子問題,但對規范藥品流通領域的“多小散亂差”狀況,無疑是對癥的藥方。有些地方和干部提出“不適合論”,要么是吹毛求疵,要么是改革的借口。這樣的軟,對醫改的推進影響很大。據統計,福建省占全國藥品招投標市場份額只有約3%,而三明市占福建省這塊市場份額又只占3%。從三明走出來的“兩票制”,在其他地區激起的利益漣漪,顯然會大得多。在國家政策肯定之前,三明被業內稱為“孤島”。這說明,醫改的深化,除了路徑正確,還要克服布局范圍擴大帶來的利益調整難度。
當前,我們之所以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因為相比過去,無論沿著哪種思路前進,都會無可避免地碰撞到盤根錯節的深層利益。因此,改革的推動者,必須群眾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參照系,才能透過表相看到實質,有勇氣更有能力排除干擾,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沖破重重障礙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外界不斷擂鼓壯氣,但改革者也必須咬緊牙關。前行的路上,不要輕易忽略任何一種利益表達,但也不能被不正當的利益、不恰當的質疑捆住手腳,從而錯失改革時機,迷失改革方向。若是實質已明、方向已清、征路已行,就當排除萬難,一鼓作氣將改革進行到底。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