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黄特级91欧美特级特黄-欧美日视一级视频免费观看网站-韩国黄色一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美国一级黄色视频-找出美国特级黄色视频-欧美a级成人在线-一级黄色片一级一级一级一级黄片-国产男女做受高潮毛片一级-一级黄片在线试看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行業動態

三明市持續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側記2024-12-04三明市林產資源

發布時間:2024-12-04 22:29

  日前,三元區莘口鎮樓源村格氏栲古樹群、尤溪縣梅仙鎮東頭村閩楠古樹群、清流縣溫郊鄉溫家山村南方紅豆杉古樹群等3片古樹群入選省林業局第四批福建最美古樹群名單。

  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古樹群是一定范圍內10株以上集中生長形成特定生長環境的樹群,名木則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觀賞與科學價值和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古樹名木不僅反映植被生長環境變遷,還具有社會與景觀價值,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珍貴的“綠色活化石”。

  作為全國重點林區、森林城市,三明77.12%的森林覆蓋率中蘊藏著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據統計,全市現有各類古樹名木19809株,涉及32個科、79個屬、110個種。

  保護古樹名木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綠都”首當其沖。我市堅持保護優先,多措并舉建立常態化長效管護機制,共同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畫卷。

  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蜿蜒的枝椏、斑駁的樹皮,密集深刻的年輪,一株株古老的參天大樹,仿佛訴說著歷史時代之變遷。

  保護好、續寫好這部“編年史”,無疑是一場長期戰役,而充足資金保障,是打好這場“持久戰”的“精兵足糧”。

  眼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走進三元區莘口鎮高山村,就能看見一株歷經500多年風霜的南方紅豆杉依舊傲然挺立。

  2022年,這株古樹迎來命運的“分水嶺”。生命力逐步衰落,樹干中空以及各種病蟲害情況出現后,區有關單位籌集5.4萬元資金,對這棵古樹搶救復壯,使其煥發新生。

  同樣在“鬼門關”走一遭的,還有將樂龍棲山一棵樹齡達1700年的“世界最大野生紅豆杉”。2019年,雷暴襲擊讓它不幸折斷,在省、市、縣三級有關部門單位全力救護下,終將該樹從死神手中奪回。據了解,當時這棵樹主體搶救花了近30萬元,加上周邊環境改善花了20萬元,一共花費50多萬元。

  古樹名木在生長過程中難以避免受到傷害,還有生長衰退和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針對古樹名木掛牌、復壯搶救、設置保護圍欄、病蟲害防治、修剪、樹體修補固定等工作,我市累計投入保護管理資金1348.2萬元。的以來,全市搶救復壯瀕危、衰弱古樹名木164株。

  像人一樣,古樹也需要“老有所依”。在冊近2萬株古樹名木,如果每一株都需要數萬元的保養資金,必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因此,我市聯合相關金融機構,探索開發古樹名木險種,以較低保費護航古樹名木生命安全。

  本月底,曾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古樟樹的沙縣區俞邦村古樟樹的三年保期將到期。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農業農村保險部經理盧愷告訴記者,2021年起,當地開始為這棵樹投保,一年保費230元,由火災、水災、雪災、泥石流、山體等造成的樹木損失,最高給予2萬元保額的理賠。

  今年,三元區林業局也為轄區內272株古樹投保,一年保費210元,保額最高為25000元/株。

  為古樹上保險,就能及時拿到“救命錢”。2022年,三元區實現全省首單樹王保險理賠,160多年樹齡的“無患子樹王”因蛀枝、分枝枯萎遇大風斷裂,獲得2500元保險賠償金。

  “去年,全區9株古樹獲得理賠,每株5000元,保險為古樹保護提供更多資金。”三元區林業局造林科技股股長彭明良說。

  這些矗立在故土上的樹木,都有屬于它自己的故事。站在古樹下,我們感觸鄉愁記憶。但若看向未來,作為個人又能以己之力,為它們做些什么?

  9月2日,永安市舉行“四個一”古樹名木保護工程暨第一批古樹認養活動。滿天鑫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一永慶竹木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永安華昌竹業有限公司和董其龍等公司和個人分別認養四株香樟。同時,永安林業部門還發布了10株第二批待認養古樹。

  認養古樹,認養的是綠色生態,也是千載文脈和悠悠鄉愁。認養活動將大自然的命運與普通民眾聯系在一起,由社會貢獻資金,有關部門負責養護,社會力量被廣泛動員起來,實現了古樹名木保護與管理的有效融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江大河也融匯了全社會愛綠植綠護綠的力量。

  去年8月,將樂縣大源鄉引進民間資本認養古樹成為佳話。將樂永誠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與將樂縣林業局、西田村民委員會簽訂認養協議,認養三年,每年捐資5000元,作為西田村480年樹齡紅豆杉和210年樹齡羅漢松的保護資金。公司總經理王有強希望借此機會,呼吁和帶動身邊人和企業共同關愛名樹古木。

  去年3月,寧化縣城南鎮上坪村村委會認養了村內一株樹齡280多年的古樹。同年8月,寧化行洛坑鎢礦有限公司也捐資認養了一株樹齡約200年的馬尾松。認養期內,所捐資金用于該古樹的后期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日常養護、保護和設施維護等,相關部門需對認養方提供技術支持。

  “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古樹名木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也能為及時準確打擊損害和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行為凝聚社會力量。”市林業局造林科高級工程師黃凌珊表示。

  近年來,我市在古樹名木保護上進行大量創新。有效的做法之一是以“林長制”為抓手壓實責任,以“林長+檢察長”等多種形式,壓實各級林長監管責任,聯合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專項行動,有力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清流縣下發《清流縣綠化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各村認真落實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責任,相關技術人員抽查全縣12個鄉鎮15個村,開具了《古樹名木檢查督查情況告知書》6份;尤溪縣建立“林長+檢察長”督查機制,出具《尤溪縣林長辦公室關于加強涉及古樹名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涉及古樹名木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流程及違法損壞古樹名木的情形行為。

  在全市范圍內,90%的古樹名木上,都掛有包含樹名、保護級別、樹齡、編號、掛牌日期等內容的銘牌,各級林業部門對每株古樹進行GPS定位、數碼拍攝,記載每一個樹種名稱、位置、經緯度、樹齡、胸圍、樹高、冠幅、立地條件、生長勢、特殊樹型描述、權屬、管護單位、保護現狀及建議、古樹歷史傳說或名木來歷等14項內容,上傳錄入到“福建省古樹名木管理信息系統”。

  這些數字化管理和動態性監管的舉措,為古樹名木撐起了有效的“保護傘”,也為司法介入創造了良好條件。通過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專項監督活動,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落實養護責任制,定期對古樹名木進行管護巡查。

  去年7月,寧化縣一位檢察官發現河龍鄉下伊村一株500多年樹齡的杉樹遭蟲蟻啃食,主干部分早已千瘡百孔。該院運用“調查核實+公開聽證+磋商交流+跟進整改”方式,厘清相關部門監管職責,通過藥殺蟲蟻、修建圍欄、架設支撐桿等方式,當地政府對古杉樹進行救治和支撐固定,讓古樹綠意重生。

  在三元區,管護巡查的任務,還落實到了個人。轄區內所有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均有相應管護責任人,其中落實到管護人的有147株,落實到村民小組或村民委員會的有218株。

  葉長千年茂,根扎大地深。每一株古樹名木,都凝聚著愛綠護綠的決心和努力。這象征著生機的“綠”、飽含著滄桑的“綠”,與三明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理念不斷賡續流傳,奔赴下一個明媚的春天。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