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海岸線的閩中、閩西北地區,武夷山脈與戴云山脈之間,坐落著一座高顏值的城市——三明。這里山蒼翠,水清秀,風景如畫,古風猶存,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魅力之城。
這句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的古語,頗具詩意地道出了福建與海洋的關系。遼闊的海域與山嶺遍布的陸地,讓福建成為一部打開的“山海經”。
空中鳥瞰,三明市地處閩中和閩西北結合部,東西寬230多公里,南北長180多公里。全市山地面積占83%,河流水面占8.7%,耕地占8.5%。峰巒聳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可謂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水纏繞著山,山阻擋著水,山水相遇,在這片土地上雕琢出最為獨特的地貌景觀。
三明地域跨福建省三大構造單元,地層結構發育完整,位于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的萬壽巖遺址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洞穴類型舊石器時代遺址。
“北有周口店,南有萬壽巖”。早在18.5萬年前,古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約4萬年前,中國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在這里完成,這些“遠古的秘密”傳遞著中華文明的古老記憶。
“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陜西西北部道路的盡頭為止,其間迂回曲折,進進退退,因此好些部分的長征戰士所走過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長,甚至比這更長。”
美國作家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這樣寫道。其中這個“福建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寧化——中央紅軍長征的四個出發地之一。
80多年前,3萬多名三明兒女參加紅軍、投身革命,紅軍到達陜北后,三明籍紅軍戰士幸存的僅有76人,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為長征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在這里,一個個紅色故事,就是一段段厚重的歷史,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
這個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森林覆蓋率高達78.73%,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林深水美,是大自然給予三明的饋贈。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提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二十多年來,三明“咬住青山不放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
這里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之一,被譽為“綠色明珠”、“森林氧吧”;“高山云霧出好茶”,大田縣境內千米以上高山有175座,峰巒疊翠,云霧繚繞,甘泉潺流,成片沁人的茶綠撲面而來;永安是中國竹子之鄉,擁有總面積1700多公頃的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農民人均擁有毛竹林面積居全國首位,在此可以邂逅一陣靈動的竹綠……
原始的栲綠、沁人的茶綠、靈動的竹綠、幽靜的深綠、平靜的湖綠,全域樹茂林豐的三明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成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遵循發揮“生態+”優勢的思路,三明正加快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三明因三鋼而興,先有工廠后有城,在三明沙溪河畔列西拔地而起的三明鋼鐵廠,在衛星影像上清晰可見。
1995年以前,三明鋼廠發展仍是“傻大黑粗”,污染問題一度成為三明“黑名片”,如今的三鋼廠區,是3A級工業旅游景區,廠區空氣優良率常年達99%以上,“城市鋼廠”實現了綠色蝶變。
碧水丹霞、“八閩第一峰”、建寧蓮子、沙縣小吃……三明這座寶藏城市蘊含著太多美好與色彩,“風展紅旗如畫”、“林深水美人長壽”,只要你踏上這里,定會愛上這里的青山、綠水、紅土地。
2023年11月13日,國內首座港口商品車智能立體車庫在山東港口煙臺港建成并投入試運行。該車庫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納商品車3000余輛,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貨、智能調度、智能轉運。
日前,姚莊鎮沉香村生態農場近千畝橘子園已碩果累累。近年來,當地依托自然優勢,以柑橘產業、鄉村景觀資源、親子旅游市場為基礎,與橫向的藝術產業、旅游產業相融合,在農民增收、鄉風涵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徑。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機械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車間趕制工業接頭等產品。該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為第三批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其研發的新型無滴漏干式軟管接頭組件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濕地)湖畔,大批紅嘴鷗已抵達昆明,給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靚麗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華市,工作人員對光伏設備進行巡視維護。近日,金華傳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為2.91MW(兆瓦)的屋頂光伏成功并網,標志著企業“光伏+儲能”這一新型小循環能源體系的建立,為企業的電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條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肅省張掖國家濕地公園湖水中,成群的天鵝、斑頭雁等候鳥在這里休憩覓食。
近年來,當地依托自然資源優勢,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有機富硒鮮食玉米深加工產業,帶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組織大型機車群對種植的20.61萬畝大豆進行搶收,確保成熟的大豆顆粒歸倉。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天堂鎮,樓宇、山巒、河流、道路與云霧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區實施雜交水稻制種0.56萬畝,預計可向市場提供水稻良種250余萬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來有“有寨必有鼓樓,有河必有風雨橋”的說法。這種特色是侗族人民長期在山區生活的經驗體現
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隨著濕地公園的建設,濕地環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護,眾多鳥類在此現身,棲息覓食、追逐嬉戲,成為濕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東省榮成市桑溝灣海洋牧場周邊的風力發電場,風力發電機映著朝霞、漁船、海洋牧場,源源不斷輸送綠色能源
近年來,江蘇省海安高新區社區教育中心為豐富社區退休人員的業余文化生活,堅持從老年人的特點出發,以欣賞—模擬—學創的舞蹈課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應對老齡化的舞蹈教學,受到了退休人員的喜愛。
2023年8月21日,重慶市梁平區屏錦鎮萬年社區,錯落有致的村莊、金色的稻田、蜿蜒的鄉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鄉村美麗畫卷。
光明網聯合中國圖片社精選中國圖片大賽歷屆獲獎作品,以“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為主題,展現鄉村振興新圖景。用圖片講好中國故事,以影像傳播中國聲音。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