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俗稱閩東,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既有山的挺拔,又有海的遼闊,其地理、歷史、經濟、生態、人文別具一格。從地理來看,寧德地處福建省東北部沿海,與浙江省接壤,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地勢特點為依山傍海,以丘陵山地為主,沿海為小平原;從生態來看,寧德生態環境優美,群山環抱,山川俊秀,海城遼闊,島嶼棋布,風光旖旎,海天一色,美如仙境,融“山海川島湖林洞”為一體,有“海上天湖、佛國仙都、百里畫廊”之美譽;從文化來看,寧德文化底蘊深厚,多元文化共生,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畬族文化、廊橋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輝映。這些特色的疊加,賦予寧德獨特魅力,匯聚成閩東的強大磁場。
然而,長期以來,囿于山海的限制,寧德經濟社會發展緩慢,人民生活十分貧困。套用時任寧德地委《擺脫貧困》一書的話,就是“閩東,交通閉塞,信息短缺,是小農經濟的一統天下。商品經濟的發展較其他貧困地區,顯得更為步履維艱。人們說起閩東,便是五個字‘老、少、邊、島、貧’”。又據王紹據《赤溪——中國扶貧第一村紀實》一書,1984年記者來到赤溪村,親眼看到村民們食不果腹、衣難遮體的艱難與窘迫,下山溪一農戶窮到婆媳同穿一條褲子,婆婆外出,兒媳只能躲在被子里。改革開放以來,寧德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因地制宜,發揚山海兼備的優勢,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形成了“閩東之光”的耀眼光環,成為福建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譜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寧德篇章。
在寧德期間,參觀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與曾經的“中國扶貧第一村”,考察白茶、大黃魚養殖、食用菌、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與農旅、文旅、海旅項目,踏訪蕉城區城南鎮、赤溪鎮、霍童鎮、屏南縣壽山鄉、柘榮縣東源鄉、福鼎市磻溪鎮等地,游覽百里畫廊,打卡金蛇頭村網紅地……所到之處,我徹底顛覆了原有認知,看到的是現代化新氣象,領略到鄉村振興新變化,感受“三農”工作現代化氣息,猶如欣賞一首氣勢恢宏的山海交響曲。
寧德圍繞鄉村振興總目標,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發展基礎,以念好“山海經”為抓手,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手段,初步走出了一條“產業先行、以城帶鄉、文化賦能、生態宜居、建引領”的閩東特色鄉村之路。2016年春節期間,與寧德市赤溪村視頻連線時,盛稱扶貧經驗,鼓勵村民發揚“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的精神,自強不息,奮發有為。2019年8月,又給寧德下鄉的鄉親回信,肯定鄉村發展的成績,鼓勵他們創業創新,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