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轄2個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截至2022年年底,三明市土地總面積229.65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6.2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08%;園地面積6.3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77%;林地面積189.4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2.50%;草地面積1.1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50%;濕地面積0.0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6.0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64%;交通運輸用地面積3.10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5%;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4.3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88%;其他土地面積2.8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6%。
截至2022年年底,三明市發現各類礦產79種,其中在儲表已登記入冊的礦產49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43種,主要礦種有石灰巖、螢石、鉛鋅、稀土、鎢、隱晶質石墨、高嶺土等。石灰巖主要分布在永安、大田、將樂等地;螢石主要分布在將樂、明溪、清流等地;鉛鋅礦主要分布在尤溪、大田等地;稀土主要分布在寧化、清流、明溪、尤溪等地;鎢礦主要分布在寧化、清流等地;隱晶質石墨主要分布在永安、大田等地;煤主要分布在大田、永安等地;金、銀、銅礦主要分布在尤溪、泰寧等地;鐵礦主要分布在大田等地。已形成大田永安煤礦、清流明溪螢石礦、尤溪梅仙鉛鋅礦、寧化行洛坑鎢礦、永安坑邊水泥用灰巖等一批重要資源基地。
2022年,三明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鋼鐵與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8%,增速高于規模工業5.5個百分點。其中鋼鐵與裝備產業增加值增長8.6%,高于全市規模工業5.3個百分點;以氟化工、石墨稀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增長9.9%,高于全市規模工業6.6個百分點。
三明市作為福建省的老工業基地,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鋼鐵、化肥、人造板、重型卡車等生產企業,冶金及壓延、裝備制造、林產加工、紡織、生物醫藥及生物、新材料等產業鏈加快拓展延伸,高技術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汽車及機械裝備、冶金及壓延、林產加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是三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當前,這些傳統產業發展遇到了困難,必須加快轉型升級。
三明市汽車及機械裝備產業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裝備、鑄鍛產業,由零部件向整機(車)組裝拓展,重點突破整車設計等關鍵技術,壯大工程機械、橡膠機械、數控機床、農林機械、鐵路機械、節能環保機械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重點企業。
三明市冶金及壓延產業重點推進鋼材產業鏈延伸和產品結構調整,加快金屬復合材料、輕合金制造等產業發展,特別是鋼材方面,加快突破高等級建筑用鋼材、高性能裝備零部件用合金鋼、工程鋼結構等產品,加快臺明鑄管、住宅產業化基地建設、延伸冶金下游精深加工產業。
三明市林產加工業重點發展人造板及家具、木竹制品、紙及紙制品、林產化工、森林食品,推動林產加工業由初級加工向深度開發提升,打造全國重要的現代林業產業基地。
三明市紡織產業重點延伸高附加值產業鏈條,突破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新一代聚酯基功能性復合型產品,發展水溶性纖維、高強高模PVA纖維高性能紗線、織物,提升革基布檔次,推動形成化纖、織造、染整、服裝產業鏈。
三明市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以新興產業龍頭骨干企業帶動,吸引一批經營能力強、落地效果好、填平補齊的配套企業集聚,進一步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順應和把握科技革命趨勢,超前培育布局若干未來產業。
三明市在“十四五”期間依托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特色藥品和專業園,構建天然藥物提取、特色中成藥等產業群,促進中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布局抗腫瘤抗體藥物、免疫制劑、現代中藥、化藥制劑、香精香料產品等項目,提高生物醫藥特色產品、終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加快推進金沙園生物醫藥產業園、尤溪香精香料產業園和明溪藥谷小鎮建設,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平臺和全國性藥材生產基地。到2025年實現產值220億元以上。
三明市在“十四五”期間通過發射低軌道衛星,建立衛星數據基礎設施和市級大數據中心,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打造衛星綜合應用示范基地,建設北斗衛星產業園,形成衛星數據和信息產品、衛星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一體的衛星應用產業鏈,優化產業格局,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引進全國與衛星導航應用相關創新企業、科技孵化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打造集研發中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為一體的創新中心,形成上游基礎器件及終端制造、中游系統集成、下業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企業孵化生態體系。
三明市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企業加快工業設備上云、業務系統云化遷移。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內外網絡,推動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立工業互聯網數據資源合作共享機制,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強化設計、生產、運維、管理等全流程數字化功能集成。面向垂直行業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形成一批技術領先、引領行業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龍頭企業建立智慧供應鏈網絡、智能工廠,發展服務型制造。發展5G產業,力爭在5G商業應用、輕量化5G應用產品和關鍵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積極打造“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應用場景,實施一批“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重點建設項目,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企業、工業互聯網行業示范平臺。到2025年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
三明市是福建省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基礎雄厚,亟待現代化轉型升級,以推動全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前瞻建議:
持續優化三明市產業結構。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勢領域鍛長板,推進強鏈延鏈補鏈,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迭代,完善產業生態,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支持傳統制造業深耕細分領域,孵化新技術、開拓新賽道、培育新產業。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完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管理制度,科學細化項目管理目錄,避免對傳統制造業按行業“一刀切”。
大力推進三明市企業智改數轉網聯。立足不同產業特點和差異化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生產設備數字化改造,推廣應用新型傳感、先進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動智能裝備和軟件更新替代。以場景化方式推動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探索智能設計、生產、管理、服務模式,樹立一批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標桿。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智改數轉網聯在中小企業先行先試。完善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等標準體系,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等貫標,提升評估評價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工業控制系統和數據安全防護,構建發展良好生態。
實施三明市重點領域碳達峰行動。落實工業領域和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完善工業節能管理制度,推進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開展產能置換政策實施情況評估,完善跨區域產能置換機制,對能效高、碳排放低的技術改造項目,適當給予產能置換比例政策支持。積極發展應用非糧生物基材料等綠色低碳材料。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體系,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和碳捕集、封存、綜合利用工程試點示范。有序推進重點行業煤炭減量替代,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增長,提升工業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咨詢領導者,專業提供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升級轉型、產業園區規劃、可行性報告等領域解決方案,掃一掃關注。
前瞻產業研究院劉珊源受邀為衢州市衢江區、成都東部新區作招商引資策略專題培訓
前瞻編制完成《開平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并正式發布
前瞻受邀參加廣州民營科技園暨“七維協同 創新提質”科技創新園區大會暨簽約儀式
前瞻編制完成《中國兒童產業友好實踐洞察白皮書》于深圳首屆兒童友好博覽會正式發布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