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黄特级91欧美特级特黄-欧美日视一级视频免费观看网站-韩国黄色一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美国一级黄色视频-找出美国特级黄色视频-欧美a级成人在线-一级黄色片一级一级一级一级黄片-国产男女做受高潮毛片一级-一级黄片在线试看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新聞資訊

礦山裝備行業專題報告:逆流而上從新出發礦山機械設備

發布時間:2024-08-31 20:04

  礦山開采流程包括勘探及前期工作、采礦、選礦和冶煉。礦石成本方面,購置土地 及許可、采礦環節和選礦環節分別占30%、30-40%和10-20%(根據《礦山機械》, 魏大恩主編)。采礦環節方面,爆破穿孔、鏟裝、廢石運輸和礦石運輸分別占其成本 的25%、15%、30%和8%(根據《大型露天礦境界動態優化研究———以西澳 Weld Range 鐵礦為例》)。選礦環節方面,按順序分別是破碎、篩分、粉磨和分級/洗選 四道流程。 礦山機械和基建分別占礦山投資的30%和60%。根據中國重機協會披露的22年礦山 機械行業營收2999億元,以及中國礦產資源報告披露的22年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 9615億元(去除油氣投資),算得22年礦山機械占礦山投資比為31.2%。同時,《西 藏礦區鉛鋅礦開采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案例》和《鳳凰山鐵礦項目投資效益分 析》披露兩項目中基建投資分別占比58.9%和59.3%。采礦環節核心設備為鑿巖、裝 載、運輸設備,選礦環節核心設備為破碎、篩分、粉磨和分級洗選設備。

  采礦分為爆破、挖裝、運輸三大環節以及配套的輔助設備。爆破環節通常需要鉆機 設備鉆孔后完成爆破,分離礦石和廢料,占比較低。挖裝環節可以使用輪式裝載機、 液壓挖掘機或電鏟,同時需要輔助設備進行推土。運輸環節通常是通過礦卡、寬體 車或帶式輸送機運送礦石。挖裝和運輸是采礦環節的關鍵裝備,其中礦挖是主力設 備,通常固定噸位的礦挖需要配套固定噸位的礦卡使用。根據全球特種機械供應服 務平臺公眾號,利勃海爾9400挖機自重約350噸左右,設計配套130-150噸級別的礦 卡。輔助環節包括推土機、平地機、裝載機、灑水車等,在采礦裝備中占比較低。

  選礦流程:(1)破碎:礦石經過初步破碎后,其直徑大約在1米左右。初步破碎后, 礦石進入旋回破碎機,進一步破碎至直徑約300毫米。(2)磨礦:破碎后的礦石進 入磨機進行磨礦,磨機分為半自磨機和球磨機,半自磨后的物料粒度在2到10毫米之 間。(3)粉磨和篩分:粉磨出料力度在60%,會根據選礦指標進入第三次超細碎, 利用攪拌磨。(4)浮選:粉磨之后進入浮選池。由于破碎后礦石金屬覆蓋雜志會結 粒,通過浮選機將金屬選出來。 選礦裝備全球市場接近1100億人民幣,其中磨機價值量占比最大。根據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數據,2023年全球選礦設備市場空間預計為152.1億 美元,預計到2028年,選礦設備市場空間將達到186.5億美元,23-28年CAGR為4.3%。 根據礦山機械雜志公眾號,磨礦裝備是選礦廠的核心設備,其投資和運行成本占總 成本的60%以上。

  礦業周期復盤:采選業投資受下游價格影響顯著,資本開支擴張具有一定滯后性。 全球采礦業投資周期時間跨度較大,上輪完整周期時長高達十七年。 1.第一輪穩步上行(2001-2007):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趨緩,全球經濟重啟新一輪復 蘇。新興經濟體發展建設帶動金屬需求攀升,礦產品價格穩步上行。全球采礦投資 穩步上行,行業實現快速發展。2001年至2007年期間,十家公司合計資本開支由71 億美元增長至33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9.8%。 2.瓶頸階段(2008-2009):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金屬需求,礦產價格遭遇下行。 另外疊加礦業公司融資難度增加,行業資本開支再次期間陷入短暫停滯。 3.第二輪加速上行(2010-2013):全球宏觀經濟修復速率優于預期,新興經濟體高 速發展再次帶動金屬需求與價格上行。2011年Bloomberg金屬價格指數達445.7點, 創上輪周期內最高峰值。隨后2012年,行業投資出現大幅度擴張,十家合計CAPEX 同比增速達23.5%。 4.行業遇挫下行(2014-2017):受全球經濟增長趨緩影響,工業生產制造景氣度下 滑,金屬需求量再度陷入低迷,礦產價格連續下跌,上游投資規模下行。 5.本輪周期(2018-至今):(1)資本開支視角:18-22年,十家合計資本開支由300 億元增長至417億美元,CAGR為8.5%,但對比上輪來看,礦業投資體量以及上行速 率相對緩和。該現象于23年起發生轉變,23年十家資本開支合計為480億美元,同比 +15.12%;24年的預期值為552億美元,同比+14.86%,加速上行趨勢逐步明朗。結 合當前資源價格,2022年Bloomberg金屬價格指數達459.7點,已超越2011年峰值水 平。能源及礦山上游投資滯后特性有望迎來兌現,2024-2026年采礦業上游投資或將 再啟加速上行階段。(2)礦機銷量視角:礦機銷量與資本開支高度吻合,新一輪設 備更新周期啟動。13年前礦企資本開支迅速擴張,存在透支后續需求的現象,造成 14-16年礦機銷量的低迷。考慮到礦機一般8-10年的使用年限,先前礦企高速擴張時 購入的礦機設備已達年限,新一輪設備更新周期開始啟動。

  礦石價格處于高位,下游礦企盈利能力保持高位。礦石價格和礦企毛利率高度相關。 本輪礦石價格上漲幅度大、持續時間長、韌性足。銅鋁方面,價格上漲自20年第一 季度起,峰值分別突破10000和22000美元/噸,隨后短期調整,但整體保持高位,并 于24年初重啟上行階段。截止24年6月,銅價和鋁價分別為9650和19847美元/噸, 預計隨銅鋁供應短缺加劇,價格有望繼續走高。金價方面,自16年一季度開始上行, 中間多次小幅回撤,但整體維持上漲趨勢。22年三季度起金價開始加速上行,截止 24年6月,達到2326美元/盎司,已成為歷史最高值。礦石價格的上漲,帶動下游礦 企毛利率持續修復。淡水河谷、力拓及FMG毛利率均自15年起持續上行,并于21年 達到峰值,分別為61%、60%和49%,后續雖有下調,但整體保持歷史高位。預期隨 盈利能力的改善,礦企加大資本開支意愿將持續增強。

  隨著開采深度不斷加深,銅礦品位持續下降。銅礦品位隨開采量變化下滑嚴重,根 據Cochilco,1999年智利銅礦品位為1.41%,到2022年下滑至0.59%,下滑近60%。 銅礦品位下降推動資本密集度上升。根據AOTH,現有銅礦方面,2022年資本密集 度為19542美元/噸,較16年提升72%。新建銅礦方面,2000年,新銅礦的平均資本 密度在4000-5000美元/噸銅產能;2012年,新項目的資本密集度平均為1萬美元/噸 銅產能。如今,AOTH分析發現新銅礦每噸產能的成本高達4.4萬美元。 資本密集度是礦山開采的重要指標,資本密集度提升驅動設備需求增長。礦山行業 有一個重要計算指標,即“噸礦單價”,用來計算處理一噸礦要花多少錢。資本密集 度是噸礦單價中代表設備、基建等投入的一部分。品位下降后開采難度更大,隨著 資本密集度的不斷提升,對于礦山裝備的要求更高,驅動裝備需求增長。

  下行周期中礦機龍頭市占率逆勢提升,后市場熨平周期波動。后市場業務較礦機銷 售業務更具韌性,在行業下行期時,占比迅速提升。以小松和安百拓為例,18-20年 周期下行時,后市場業務占比分別由66%和62%提升至71%和69%。同時,礦機龍頭 后市場占營收比多介于60-70%之間,份額較大的業務亦幫助礦機企業熨平周期波動, 從而實現周期下行時市占率逆勢提升。以卡特彼勒為例,其營收波動顯著低于行業 波動,同時在18-20年的下行周期中,市占率由31%逆勢提升至49%。

  全球礦業資源分布不均,銅鐵金主產地不同。根據USGS 2023年數據,銅礦主要集 中在南美,儲量達3.1億噸,占全球比37.78%;鐵礦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儲量達270 億噸,占全球比35.01%;金礦主要集中在澳洲和歐洲,合計儲量達2.31萬噸,占全 球比46.84%。

  分地區礦機巨頭收入與資源儲量情況存在差異,非洲和大洋洲或將成為出海主戰地。 從三大礦機企業巨頭的收入地區構成來看,主要來源基本以北美、南美、亞洲為主, 三者分別占比30%、21%和20%(Bloomberg各家年報)。非洲、大洋洲擁有豐富的 礦產資源,而在頭部企業的收入中占比相對較低,有望成為未來國內企業出海的主 要陣地。

  更新和新增資本支出同步增加,結構保持穩定。根據S&P,持續資本支出和開發資 本支出23年分別達到630和410億美元,占比分別為61%和39%。17年以來,兩者基 本保持同步增加,結構相對穩定。鐵礦開發支出基本來源于新建礦山。開發支出方 面,鐵礦相比擴產,更多投入到新建礦山,兩者占比分別為10%和90%。銅金在擴產 和新建礦山同步發力。銅金供應相對短缺,上游礦企同步加速擴產和新建礦山,銅 礦兩者各占一半,金礦兩者占比分別40%和60%。未來隨新建礦山投產,有望拉動 持續資本支出增長。

  全球礦業巨頭公司2024年銅礦、金礦增產意愿明確。銅方面,2021年全球銅礦價格 攀升開啟本輪下游投資意愿修復,2023年四大礦企合計銅產量增速達13.80%。高銅價行情延續下,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家巨頭公司年報針對2024年銅礦開采 量增幅一致做出積極展望,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紫金礦業四家合計銅產量預 計同比增速達7.59%,增產意愿明確。金方面,由于國際局勢及地緣,金價持續 攀升,進而促進礦企增產。23年全球三家龍頭金礦企業對金礦產量合計值同比 +1.63%,并預計24年將升至13.85%,金礦進入加速擴產區間。

  礦石價格升高的有利影響自礦企傳導至上游礦機企業,海外頭部企業礦機單季度接 收訂單金額中樞提升。2020年來銅、金價格漲幅均超過20%,推動上游礦機類訂單 中樞實現抬升。2023年偉爾、山特維克、安百拓、美卓合計單季度訂單額均值達到 48.47億美元,相較20年增長53%。

  國內礦機企業的出海思路之一:跟隨下游礦企業主出海,后續海外有望拓展至本土 業主。出海已成為國內礦企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主要礦企海外營收迅速增加,根 據Wind,五礦、江銅、中鋁及紫金2023年海外營收合計實現1282億元,同比+30.9%, 14-23年CAGR為21.1%,其中以紫金礦業最為突出,23年海外營收實現892億元, 15-23年CAGR為47.9%。中資權益礦帶動效應下國內礦機企業海外營收穩步增長, 2023年耐普礦機(選礦環節)、北方股份(礦車環節)、中信重工(選礦環節)海 外營收均創新高,分別為5.19/11.76/21.35億元。隨著海外標桿項目進行,國內礦機 企業有望拓展海外本土業主的市場份額,未來空間廣闊。

  國內礦機企業的出海思路之二:(1)瞄準增速快的區域,如北美、南美、非洲&中 東等。例如,小松在24年專門提出進軍南美市場戰略;今年以來徐工也在開拓南美 市場。此類型市場通常海外龍頭占有率較高,典型代表為美洲;非洲&中東區域的前 三大占有率約為35%,對于國內礦機企業仍有較大潛在空間。(2)海外龍頭滲透率 還不高的區域,如非洲&中東、大洋洲、歐洲等。以上區域的前三大占有率分別為35%、 44%、32%。

  國內礦機企業的出海思路之三:先在低壁壘同質化的環節憑借成本優勢打開市場, 再通過品牌力和產品力的提升延伸至暫時較難突破的核心環節。以裝載運輸環節為 例,由于礦挖控制難度高、價值量高,是相對核心的設備,客戶更看重品牌和合作 史,粘性極高;而礦卡負責輸送功能,競爭相對同質化,國內企業在這一環節的價格 優勢更為突出。隨著礦卡此類產品帶領國產商率先打開海外市場,國產商能夠借助 品牌積累逐步提升話語權,有望打入高端市場。

  礦挖長期趨勢大型化,龍頭空間擴容。采礦環節的作業模式分成自采和分包,國內 分包商傾向于使用小型礦挖,但是當前隨著安全要求提高,自采比例上升,未來大 型化趨勢明顯,對于產品力的要求更高。目前全球自采是200-400噸挖機為主流,隨 著大型礦挖需求提升,國內龍頭如徐工產品結構有望優化。磨機的大型化方面,根 據《萊鋼魯南礦業球磨系統大型化改造方案對比》,使用大型磨機每天降本2084元, 每年降本69萬元。

  電動化趨勢明顯,大型礦山項目中設備電動化率更高。電動化帶來設備單位價值量 的進一步放大,驅動市場空間翻倍式擴容。大型化通常配合電動化,北方股份的大 噸位礦車基本以電傳動為主。電動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來源于環保+降本需求,比如西 藏這類運油成本較高的高原地區,使用電動化挖機、礦車可以降本。電動化是確定 性的產業趨勢,卡特提出礦車電動化加速發展戰略,小松也在年報中披露電動化產 品進展以及對于未來各類新能源產品的規劃,中國企業在電動化趨勢中有望搶占先 機。電動礦車的單噸價格相比傳統礦車更高,隨著未來電動化滲透率的提升,市場 空間將迎來確定性擴容。

  中長期來看,成熟的全球礦機巨頭高度依賴后市場提供持續強勁的盈利和現金流。 隨著礦機企業邁向成熟期,自有品牌設備的保有量不斷提升,企業必然從依賴新增 設備擴張的增量階段邁向依賴備件和維保服務的存量階段,后市場是中長期中真正 提供持續增長盈利和現金流的動力之源,小松、安百拓、偉爾等收入中的后市場占 比均超過一半。

  后市場增長的驅動力來源: 1.礦機設備的保有量持續增長、老齡化程度正在加深。以卡特彼勒南美地區的礦山 設備狀況為例,根據Finning投資者報告,設備平均年齡基本達到了10-12歲,通常情 況下礦山機械的平均設計壽命在15年,設備老齡化程度明顯加深。 2.累計開采量的增加相應帶來設備運維服務市場的擴容。根據Finning投資者報告, 后市場容量與礦山開采量呈現顯著線性正相關。

  礦車為高度依賴后市場的環節,中國礦機企業長期機遇廣闊。中國礦機企業在礦車 等輸送環節的出海進度較為領先,長期來看未來品牌力和設備保有量擴張潛力較大。 而礦車后市場需求占比較高,隨著徐工、三一、北方股份等礦車企業全球占有率的 提升,后市場盤子將確定性擴大,利潤空間有望迎來彈性釋放。

  礦機是重資產、高壁壘行業,寡頭格局下易誕生高市值龍頭。礦山裝備各環節中, 挖裝、運輸及磨機三大類價值量高,這三項環節中更易誕生巨頭企業。板塊內誕生 的最大市值公司為卡特彼勒(1500億美元左右)、第二梯隊為小松、山特維克、第 三梯隊為美卓、偉爾。可以看出采礦環節更容易誕生高市值龍頭,這主要和采礦環 節設備的通用性有關。挖機、礦卡都是具備通用性的裝備,卡特、小松的挖機、卡車 在非礦山領域的收入規模龐大;而選礦裝備專用性更強。參照卡特彼勒、小松和山 特維克的特點,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的礦山機械產品也具有一定通用性,一方面可以 利用工程機械產品的優勢賦能礦山運輸和礦挖,另一方面也具備更高的空間。

  礦挖技術壁壘顯著高于礦卡,技術壁壘為帶來更高毛利率水平。液壓系統是礦挖的 核心部件,性能直接影響挖機的工作效率和操作精度,而礦車的液壓系統大多只應 用于自卸功能,技術含量較低。冷卻系統方面,在正常行駛外,挖機工作產生更多熱 量,對冷卻系統要求更高。發動機方面,兩者均主要采用柴油發動機,技術難度類 似。傳動系統方面,挖機需要實現液壓系統及全車的高精度控制,而礦卡僅需要滿 足正常行駛需要。回轉系統方面,挖機需要實現360度旋轉,而礦卡無相關系統。根 據沃爾沃年報,海外廠商沃爾沃礦卡近五年平均毛利率11.3%,盈利能力較低。

  國產化和大型化為礦挖兩大趨勢。礦挖設備通常在挖裝環節使用,主要分為輪式裝 載機、液壓挖掘機和電鏟三種設備。國外玩家以卡特、小松、利勃海爾、日立為主; 國內玩家徐工、柳工、中聯、三一等。國產化率方面,國內市場卡特、小松已經無法 進入,未來國內大型礦挖將逐步國產化,新增礦井的設備已全部國產化。長期來看, 設備大型化也是趨勢之一。國內廠商目前徐工產品走在最前列,根據徐工高端智能 綠色成套礦業機械簡介2023版,徐工目前已形成“鉆、挖、運、破”成套化、專業 化礦業機械產品群,其中自主研發700噸礦挖是中國最大噸位礦挖,自主研發440噸 礦用自卸車(雙橋)是全球最大噸位礦用自卸車,填補全球空白。

  礦車行業競爭激烈,寬體車為中國市場獨有產品。礦卡分為大型礦車(鋼卡)和寬 體車,其中鋼卡主要用于大型礦山,具有高載重能力和耐用性,適合長距離、大批量 運輸;寬體車的極限載重通常為100噸,僅能配套200噸以下的挖機作業。寬體車主 要用于國內市場,國外大型礦山很少使用寬體車,因此國內競爭格局基本代表全球, 國外的寬體車通常是國外小規模客戶或者國內礦企出海帶出去。全球礦用車行業的 主要生產廠家呈現出“5+7+N”的競爭格局。目前大型礦車主要由國外企業主導,5 大主導廠家為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別拉斯、利勃海爾。國內企業主要包括北方股 份、徐工礦業、三一重裝、湘電重裝、中車大同、航天重型工程裝備和中冶京誠,新 進入者有中聯重科、東風重工等。

  選礦設備:破碎機技術壁壘高于磨機,前者尚未實現國產替代。破碎機用于將大體 積礦石破碎至12mm以內,磨機用于將其進一步磨至0.4mm以內。相比而言,前者對 機體穩定性和耐磨性要求更高,技術難度更大。當前磨機已基本實現國產替代,而 礦用破碎機國產替代率極低,根據礦機優選公眾號,國內大型的有色金屬礦山有近 95%用的是國外進口的破碎設備(如山特、美卓),剩下的5%用的可能是代理國外 設備的企業和很少一部分國內廠家的產品。考慮到未來技術方向為“多碎少磨”,破 碎機技術壁壘及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加大。 開機運轉率為選礦設備重要指標,目前國產破碎機該指標表現較弱。根據礦機優選 公眾號,開機運轉率是選礦廠的重要指標,大型的金屬礦山生產線全年幾乎無休。 開機運轉率海外機器達到85%以上,少部分國產在第一年達到80%,第二年普遍降 至60%。備件壽命方面,海外設備為國內設備的1倍左右。材料方面,國產設備采用 合金性能較弱。產品設計方面,國內仿制國外,自研部分較少。

  美卓、山特維克等海外龍頭主導全球破碎機市場。破碎機主要包括顎式破碎機、旋 回破碎機、圓錐破碎機等。顎式破碎機為主要產品,通常用于初級破碎,適用于處理 各種硬度的礦石和巖石。全球破碎機市場主要企業為美卓、史密斯、山特維克、克魯 勃等;國產廠商有中信重工。盡管美卓設備價格較國產更高,但其高效能、低維護成 本和可靠性使其成為許多客戶的首選。實際中,美卓破碎機在維護成本和停機損失 方面的優勢超過初始購買時省下的費用。

  磨機:寡頭競爭,基本國產化,大型化趨勢顯著降低噸礦成本。磨礦設備包括球磨 機、半自磨機和其余機型等,三者分別占比62.54%、13.02%和24.44%。2022年全 球范圍內的三大核心廠商美卓、史密斯和中信重工占有58.94%市場份額,市場高度 集中。國內主機市場中信重工高度壟斷,基本全部國產化,但后市場仍由海外公司 主導。

  磨機大型化(直徑6米以上)趨勢顯著。礦石品位持續下降,小型磨機成本高,難以 收回投資,大型化設備帶來生產成本的降低。根據《國產礦用磨機大型化趨勢、原因 及展望》姬建鋼,Φ6.7m以上大型球磨機與小規格球磨機相比,單位處理能力電耗 可降低 22.7%、球耗降低 14%、耐磨材料單耗降低 33%,大型磨機的噸礦成本遠 低于小型磨機,經濟性優勢明顯。

  徐工是國內采礦領域龍頭,礦機營收穩步增長。徐工機械旗下子公司徐州徐工礦業 機械有限公司是國內成套化大型露天礦業機械龍頭,產品覆蓋“鉆、挖、運、破”露 天礦業開采全過程。根據公司年報,2022年公司礦業機械營收51.33億元,2023年營 收58.61億元,同比增長14.2%。

  重點發力海外市場,海外收入占比持續增長。公司23年實現收入928億元,同比-1.0%。 利潤相較收入彈性更大,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3.3億元,同比+23.5%。23年海外收 入占比達44%,占比達到歷史新高。公司聚焦海外研發中心建設,歐研、美研、巴 研、印研以及正在籌建的澳研,快速加強當地化產品能力中心打造,深化工程機械 當地化的標準、合規準入和適應性驗證改進。

  起重機械居國內龍頭,礦山裝備同樣強勢。2023年土方機械/起重機械/工程機械備件 /混凝土機械/消防機械/礦業機械分別營收226/212/167/104/89/59億元,占總收入比 分別為24.3%/22.8%/17.9%/11.2%/9.6%/6.3%。據23年年報,公司汽車起重機、隨 車起重機、壓路機等16類主機位居國內第一,礦山露天挖運設備保持全球第五。

  三一國際是國內領先的礦山及物流裝備供應商。公司核心業務包括礦山裝備、物流 裝備、機器人及智慧礦山。公司在礦山裝備領域涵蓋煤炭機械、非煤掘采、礦用車 輛、機器人及智慧礦山。物流裝備領域致力于發展電動化、無人化、智慧港口,產品 主要包括集裝箱裝備、散料裝備及通用裝備。 國際化戰略成果顯著,海外業務持續高增。23年公司實現海外業務收入63.6億元, 同比+50.7%,總營收占比同比+4.2pct。其中物流裝備板塊海外營收35.54億元,同 比+68.75%,電動港機發展較好,受益于國內電動化產業鏈的領先優勢,公司港機國 際化戰略進入紅利期。

  礦山裝備穩定增長,占比超60%,積極拓展海外礦機市場。公司礦山裝備板塊包括 煤炭機械、非煤掘采、礦用車輛等。23年公司礦山裝備板塊實現營收125億元,19- 23年CAGR達38.24%。由于行業波動,23年同比+14.25%,增速較過去有所下滑。 公司礦用寬體車已經成為國內龍頭,近年來寬體車、大礦車均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耐普礦機設備與備件全面覆蓋磨礦、礦漿輸送、浮選三大工藝。耐普礦機產品序列 豐富,擁有選礦裝備與耐磨備件上百余種,成套系統可全面覆蓋選礦關鍵流程。此 外,公司可基于現有產品規格與架構進行大型化、高端化升級迭代,依據客戶實際 需求為大型礦山項目實施適應性改造工作,產品與服務具有較強靈活性。 主業加速增長,充分收益銅價上行。公司23年營收9.38億元,同比增長25.28%;實 現歸母凈利潤0.8億元,主要由于對上海博萬蘭韻房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392萬元, 業績略低于預期。24Q1,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0.39億元,同比+403.01%。LME銅價 處于歷史高位,庫存量處于歷史低位,銅價有望維持走強態勢。銅礦供給擾動較大, 需求仍受綠電設備及新能源汽車支撐,未來或仍將呈現供小于求局面。銅價高位刺 激全球采選行業資本開支增長,公司“EPC+設備+備件”充分受益。

  選礦裝備為載體,橡膠耐磨備件后市場銷售是公司業績增長重要驅動。選礦設備作 業工況惡略,固液混態礦漿會對設備接觸面造成嚴重磨損,因此需要安裝耐磨備件 予以保護。選礦備件具有消耗屬性。礦山營運須依照工程設計要求,對耐磨備件定 期更換,以保障整機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客戶對于備件產品通常存在一定依賴性。 23年,公司橡膠耐磨制品實現收入5.42億元,占比57.78%;選礦設備/備件/方案/服 務實現收入2.53億元,占比26.97%。

  專精帶式運輸機,產品海內外競爭力強。公司成立于2003年,為國內帶式輸送機行 業的領軍企業。通過跟隨央國企項目出海及直接與海外業主對接兩種方式,產品已 在俄羅斯、馬來西亞、尼日利亞等多個的項目上投入運行。公司客戶質量優異, 包含必和必拓、力拓、中國有色、中國建材等。 營收加速上行,毛利率邊際改善明顯。凈利率經過三年下行,24Q1出現明顯的邊際 改善,毛利率為31.0%,達歷史最高水平。收入結構方面,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帶式運輸機,其中22年通用帶式、管狀帶式和水平轉彎帶式占比分別為58%、32%和5%。

  公司在手訂單充裕,海外營收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截止24年3月,公司在手訂單24億 元,其中海外訂單占比超70%。21-23年新增訂單分別為9.07億、14.42億、20.22億。 其中,23年公司成功中標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項目西芒杜鐵礦,中標金額12.79億元。 該項目由全球礦業巨頭力拓聯合韋立國際集團、寶武集團等共同開發,投資總規模 200億美元,達產后年產能6000萬噸。根據運機集團2024年4月16日投資者關系活動 記錄表,公司22和23年海外營收實際占比分別為10%和16%,公司預計24年海外營 收占比將超過60%。

  中信重工是國內磨機、破碎機龍頭,磨機產品已經具備全球影響力。公司營收穩定 增長,23年歸母凈利大幅提升。公司營收穩定增長,23年達96億元,同比+8.3%。 23 年歸母凈利潤大幅提升至 3.8 億元,同比+163.5%。凈利潤的提升主要受益于 海外業務的大幅擴張,23年海外業務占比達22.3%,為歷史最高水平。高毛利的海外設備訂單增長,疊加鋼價格下行共同推動公司歸母凈利潤上行。

  公司礦機主業穩定發展,加快海外擴張步伐。根據公司年報,23年公司礦山及重型 裝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1.01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63.85%,同比增長25.17%。公 司主機設備訂單取得新突破、創造新業績;國際業務訂貨大幅增長,海外市場訂貨 首次突破 30 億元。

  公司是國內礦車龍頭之一。礦機產品有五大產品線,分別為巖斗型礦用自卸車、煤 斗型礦用自卸車、礦用灑水車、電傳動礦用自卸車和新能源礦用自卸車。 海外業務高速發展,24Q1加速上行。公司23年實現營收24.03億元,同比+7.54%; 實現歸母凈利1.42億元,同比+19.29%。相較國內,公司海外業務發展更為迅猛,23 年實現營收11.76億,同比+79.27%,占比達48.95%,同比+19.61pct,為歷史最高 水平。公司24Q1業績加速上行,實現營收8.28億元,同比+115.25%,實現歸母凈利0.52億元,同比+151.16%。

  銷售結構改善、規模效應及后市場發展推動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公司23年毛利率 22.98%,同比+4.78pct,為近十年第二高水平,其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動。(1)銷售 結構的改善:公司高毛利車型占比不斷提升,23年整機業務毛利率達20.16%,同比 +5.37pct,恢復至歷史較高水平。(2)規模效應:絕大多數年份,公司海外業務毛 利率雖不如國內,但其收入的高速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幫助公司充分消化了固定成 本。(3)后市場發展:公司后市場業務毛利率較高,23年達30.03%,其收入占比達 24.11%,同比+3.65pct,為近十年第二高水平。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