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工業萌芽的產生,到先進裝備制造基地的崛起,享有“中國重型工業的搖籃”之稱的鐵西,見證了中國百年工業的變遷。9月22日,“新一輪老工業基地振興看發展--2015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遼寧行”采訪團來到中國工業博物館,感受鐵西滄桑厚重的工業文化,探尋沈陽生動清晰的百年工業印記。
沈陽,是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工業中心城市,工業是這座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有“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美譽之稱。近年來,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等因素的影響下,曾經給沈陽乃至整個東北帶來財富和榮譽的部分重工業企業逐漸被淘汰,成為歷史。然而,這些重要的工業遺產并沒有因此消失,而是以一種新的姿態展示出來,煥發著別樣的光彩。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工業時代離人們越來越遠,年輕人也很難再親眼目睹這些老機器的模樣與恢弘。在沈陽市鐵西區,一座造型別致、恢弘大氣的建筑呈現在人們面前。它就是見證沈陽百年工業發展史、展現中國波瀾壯闊工業成長歷程的中國工業博物館。
中國工業博物館坐落在沈陽鐵西區眾多工廠之間,在原沈陽鑄造廠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是中國首個以工業發展為主題的綜合性工業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第一感覺就是震撼。被沈陽昔日的輝煌所震撼、被沈陽曾經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所震撼、更被老一代工人階級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的“勞模精神”所震撼。慢慢走進它,放佛踏上一到鋼筋鐵骨鑄造的金屬長城;輕輕觸碰它,會品味出那些機器背后感人的故事及深厚的工業文化。
鐵西區工業歷史悠久,從1905年首家使用現代化機器企業誕生開始,經歷了日本殖民工業、時期工業和新中國工業等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生產出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第一臺水壓機等幾百個中國工業史上“第一”的新產品,被稱為“共和國的工業長子”。有“共和國裝備部”、“中國重型工業的搖籃”之稱,見證了百年中國工業的變遷。
經過三年籌建,一座占地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中國工業博物館華彩綻放。
中國工業博物館現建有機床館、鑄造館、通史館、鐵西新區十年館、汽車館、香港館等不同的主題館,博物館中收藏的文物年代從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紀30年代初的鐵西規劃地圖、1900年的中東鐵路鋼軌、西周青銅盔、春秋時期盔甲、殷商時期銅鏡等。
這些珍貴的工業文物開啟了多年的塵封往事。一件件展品、一個個故事如同一根歷史紅線,不但穿起了鐵西工業、沈陽工業的發展軌跡,更貫穿了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歷程。今天,這座中國工業博物館呈現在世人面前,筑起了中國工業自豪向上的精神大廈。
博物館通史館展廳的門是用鋼制的,上面有齒輪等工業時代典型的標志。兩扇門中間還有一條鋼制的路,上面寫的是“走工業化”。在通史館中可以一窺中國工業發展的軌跡。
第一期開放的機床館館收藏的機床絕大部分生產于沈陽市第一機床廠、第二機床廠和第三機床廠。“一五時期”我國建設的18個機床廠中,有7個就在東北地區。
偌大的機床館內排列著很多不同時期、型號各異的機床。它見證了新中國的艱苦卓絕、勇于斗爭、勇于科研進取的崇高革命精神!
鑄造館堪稱是中國工業博物館的“老大哥”,是所有展館中展陳面積最大的一個。該館全面展示了一個大型鑄造車間應有的全套設備,比如大型的老舊設備、老鍋爐、翻砂鍋爐、煉焦坑、蒸汽壓力爐、巨型鑄件、鐵水包、高爐、平爐、轉爐等。參觀者在鑄造館里能真實感受和想象到當年火熱的生產場面。
在鑄造館面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墻斑駁,“修舊如舊”的灰色水泥墻在橫豎交錯的紋理中泛出滄桑,正如鑄造館的主題”鐵西滄桑·沈陽百年工業印記“一樣。
鑄造館里陳列著鐵西的記憶、記錄著沈陽不朽的過往。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東方紅”牌自行車、手扶拖拉機。但是,這里并非只有尋常生活。在鑄造館能找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有鐵西工業參與的證據,同樣也能發現殲六、殲七戰斗機裝有鐵西工業元件的說明。這里有眾多“國內第一”,技術水準、工業規模……從不同角度分階段地展現了鐵西工業歷史對沈陽、對中國的巨大貢獻。
鐵西館主要介紹的是鐵西區重工業建立及繁榮發展的歷史進程。在鐵西館中陳列的文化景觀仿佛一張張藝術寫真的膠片,透過它們,能夠了解到鐵西在那個時代的歷史,了解到保留在那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徜徉于各具特色的展館中,它的展品不像大多數博物館那樣靜止地展示,而是現代文化與傳統工業的結合,讓它脫胎換骨,展現出了新的魅力,為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漫步在博物館內,為沈陽昔日的輝煌所震撼的同時,我們不禁會想,曾經的重工業城市如今的發展如何?
為了改變老工業基地經濟落后、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中央于2003年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經過十年的艱辛探索和奮發圖強,沈陽鳳凰涅槃,成為東北振興的代表,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實力顯著提升,步入了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軌道。
如今的沈陽漂亮了,一座座造型各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如今的沈陽水靈了,昔日荒涼污染的蒲河,整治一新,碧波蕩漾;如今的沈陽清新了,3000多個煙囪、2000多個鍋爐房被拆除,成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
除了這些看得到的變化,一些看不到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鐵西新區、沈南新區、沈北新區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沈陽,這個曾讓我們憂慮的城市,已悄然走出低谷;這個曾讓我們驕傲的城市,正重新奔向輝煌。
中國工業博物館里珍貴的工業文化遺產,不僅是時代精神的見證和象征,更是需要被探索和發掘的精神“富礦”。在過去它可以是“化作鋼鐵、化作鐵路、化作橋梁”的輝煌,在今天這些工業遺產依然能夠帶給人們改變和前行的力量。
要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需要傳承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的“勞模精神”,拼搏、奮斗、創業的偉大精神正是東北振興的希望所在!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