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兩臺新型垂直軸微風發電機順利完成安裝并發電,標志著全球首臺獲得歐盟認證的垂直軸微風發電機在廈成功落地。
2.該風機額定功率為10千瓦,可實現低風速下啟動,并360度全方位自動迎風轉向,最大限度地將波動、瞬息萬變的風能轉化為電能。
3.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作為福建省最大的會展中心,致力于打造成零碳館,利用小型風力發電設備為場館提供電能。
4.由于此項目,預計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6噸,節約標煤27噸,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5.目前,玄風科技在中國設立1000多個風機服務點,力爭實現年產值20億元至30億元。
近日,在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兩臺新型垂直軸微風發電機順利完成安裝并發電。此舉標志著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分散式風電項目一期正式投運,開啟了場館綠色能源新篇章。
這也意味著全球首臺獲得歐盟認證(61400 認證)的垂直軸微風發電機在廈成功落地。記者深入采訪發現,這臺垂直軸微風發電機還是“廈門造”。
這背后有一個“風”馳“電”掣向綠行的精彩故事。2024年8月溝通對接,9月招商落地,12月產品生產并正式投運……在政府部門及企業的共同推動下,短短110天,小型風電產業在廈門從無到有,乘風而起。
兩臺新型垂直軸微風發電機矗立在廈門國際博覽中心1號館東南側。很多參展者經過,都沒有意識到,這是風力發電機。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風力發電機一直是白色“大風車”的模樣。而這款風機,從遠處看有點像電線桿,其外觀涂成藍色,緊湊精致,完美融入了廈門國博中心的現代建筑風格,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的風機打破了傳統印象,更像一個雕塑、一個藝術品。”玄風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玄風科技)董事長楊洋說。
該風機額定功率為10千瓦,搭載全球首創的雙軸H型系統和智能尋風陣列機身,可實現低風速下啟動,并360度全方位自動迎風轉向,最大限度地將波動、瞬息萬變的風能轉化為電能。楊洋說:“風速只要達到每秒兩米,風機便能啟動。一天下來,一臺風機可以提供超100千瓦時電能。”
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作為福建省最大的會展中心,是廈門加快打造旅游會展千億產業鏈和國際旅游會展中心的重要載體。其中,1號館面積3萬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成零碳館。
綠色電能是零碳館至關重要的一環。利用小型風力發電設備為場館提供電能,是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據測算,該項目一期投運后預計年發電量9萬千瓦時,所產生的清潔電力全部就地消納。預計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6噸,節約標煤27噸,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國貿會展集團有關負責人說:“該項目的正式投運,為‘零碳會展+碳場電力’融合發展打開新局面,為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新館景、新業態提供了全新樣板。”
玄風科技專注于全球垂直軸微風發電領域的研發制造,其微風發電技術源自德國,在美國硅谷落地迭代。
在環島東路中航紫金廣場23樓,玄風科技 (廈門) 有限公司的辦公場所剛剛完成裝修。“辦公場所還在裝修,產品已經投運。”楊洋說,“你很難想象,我們今年8月才跟政府部門以及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溝通對接。短短3個多月,項目就實現招商到產品生產并投運的全鏈條落地,這讓我們對‘廈門速度’有了切身感受。”
風機的生產是在廈門廈工重工有限公司完成的。“制造高度達21米的新型垂直軸微風發電機,對我們來說是頭一次,需要攻克長度與精度的雙重高標準制造難題。”廈工重工總經理廖清德說,玄風科技和廈工重工旗下廈工三重技術工藝團隊扎根車間,一邊試制一邊改進技術、改良工藝。“連一顆螺絲釘放在哪,都要吃透。”
風機對結構制作精度要求較高。“單個零件尺寸的誤差要控制在一根頭發絲大小,幾十米高的塔筒,每1米的變形量不能超過1毫米。”廖清德說,為了達到這一高標準,廈工三重公司緊急設計并制作了專用工裝,還選派了機加工和焊接高級技師團隊,確保了產品的高品質。
10月16日下料生產,12月6日正式下線天。進入量產后,風機的生產周期有望控制在15天以內。“廈門一流的營商環境,以及各方面的配合,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來廈門,這個選擇是對的。” 楊洋表示。
過去,玄風科技的市場主要在海外,今年將重心放到了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設立1000多個風機服務點。據玄風科技 (廈門) 有限公司介紹,接下來,公司將以廈門為中心向外輻射,推動小型風電產業發展,力爭實現年產值20億元至30億元。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對分布式綠色能源有著強烈的需求。在我國,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前不被看好的小型風力發電,如今成了香餑餑。
小型風力發電指的是功率較小、通常用于分布式供電的風力發電系統。廈門大學能源學院副教授景銳表示,小型風力發電具有與建筑結合的優勢,占地面積小,利用微風也能發電,能融入周圍環境,在城市適用范圍廣。“在‘雙碳’背景下,打造零碳建筑成為大趨勢,小型風電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在業內人士看來,廈門積極踐行“雙碳”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建設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高地,聚集了廈門時代、新能安、海辰儲能等龍頭企業,同時,作為沿海城市,風能資源豐富,這些都為廈門發展小型風電產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以場景創新作為突破口,小型風電產業在廈正乘“風”而起。未來, 小風電能否撬起大市場?對此,景銳表示,小型風電產業“扶搖直上”,離不開產業鏈的協同配合,此外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高精度的城市氣象服務,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電網企業提供的電力上網服務等。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