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GIS對規劃區內高程進行分析,規劃區內地貌可大致分為平地、丘陵地和 山地三類。
坡度的大小對建設用地類型的選擇、用地的建設工程量大小、道路線形的選 擇以及縱坡的確定影響尤為明顯。
通過GIS影相分析,坡度較小的區域集中規劃區西側和區域內的河谷地帶,坡 度較大區域集中分布在東、南、北部山地,其余坡度均在8-25%之間。
規劃區內現狀已建設用地主要為安置區用地、第二福利區用地及部分居民點用地。其余 主要為山體林地、水塘及少量空置地。
區內公共服務設施及市政公用設施較為缺乏,內部現狀道路主要為三鋼專用線及山體間 的步行山路。
景觀資源優勢 規劃區周邊山水環抱,景觀優美,具有獨特天然的資源生態背 景,是難得的景觀資源,有助于打造小蕉園區的核心景觀,推 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1.4.3.5綜合評價 評價方法 對規劃區用地的綜合評價是基于上述所分析的高程、坡度、
植被及生態敏感性基礎上進行用地評價。對各因子在建設用地選擇 影響的不同賦以不同權重,將用地以柵格形式量化,通過在開發中 各利弊因素賦值疊加而獲得不同建設適度的用地空間分布。具體權 重及賦值情況如下表:
區內的地形條件一般,植被及生 基本適宜建設用地 態資源中等的區域,分布于園區
分布于東部山體及延伸山脈和南 部山體,植被較好、生態優良而 且地勢較高較陡的山體。
1.4.3.3植被因子 植被作為一種生態資源,對維系區內生態平衡和自然風貌有重要作用,通過
植被分析 對于植被的分析,主要通過現狀調研,并結合地形圖及衛星航拍圖作為分析 依據。區內植被整體覆蓋情況良好,區內丘陵山體均有大面積的林木覆蓋,光禿裸 露的山體較少。平原及緩丘地帶多以農作物、果樹為主,生長狀況良好。另外在區 內一些居民點集中區域以及一些已進行建設的地區,植被覆蓋以旱地及灌木草地為 主。
水文條件 規劃區內有多處人工魚塘;另有一排洪渠自北向南流過,雨季水量豐富。
規劃區以低山和丘陵為主,海拔多在325—42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山地與河谷交錯。
坡度適用性評價 根據規劃區的生態敏感度情況,共劃分成高敏感區、較敏感區、次敏感區以 及低敏感區四類。
本次規劃針對規劃區內地形特征,選擇高程、坡度、植被及生態敏感性等對 建設用地選擇影響較大的幾個因素對其進行用地適應性評價。
通過GIS影相分析,整體地形地貌呈現東高西低,谷、脊相間色格局。規劃區 高程在325米-420米間,最低處位于區內南側的河谷,最高處位于區內南側山地。
區內現狀水溪的上游匯水區 有效保證地表徑流及地下徑流通過自然自凈對水 較敏感區
區內高程在350-370米間山體 有較為豐富的林木資源等,兼有部分人工改造植
規劃區地處沿海內陸山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兼備的特色。 境內氣候總特征是: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4℃,年日照時數
1.5.1 福建梅列經濟開發區小蕉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2014-2030)
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規劃區位于小蕉工業園中部,空間結構上處于配套服 務中心、服務配套組團,功能分區為旅游服務生活配套產業。規劃區在控制性詳細 規劃中主要規劃為居住用地、商務用地、商業用地等,是小蕉工業園的配套服務中 心。
小蕉工業園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西北部小蕉片,是省級 經濟開發區——梅列經濟開發區的“一區五園”中的一園。
規劃區位于小蕉園區的東北部,靠近園區兩大主要交通 干線,緊鄰小蕉生態文化新村和悅湖山莊休閑度假區,區位條 件優越。
從區域功能上看,該區域主要承擔園區內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與商業服務配套功能,具有 提升園區品質、盤活園區用地、引領園區發展的重要意義。
規劃區四至范圍:西至新城大道,東依自然山體,南至興業大道,北至小蕉新村。 規劃總用地面積為93.03公頃。
《三明市瑞云農業生態示范場安置區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位于本次規劃區的中部, 地塊占地面積2.3公頃左右,作為安置區,以多層住宅為主,保留現狀部分居住建筑。
根據上述方法,得分越高的區域其用地適用性越高。通過計 算,將分值劃分成3個分數段, 其中0.6-1分的區域為適宜建設用地, 0.3-0.6分的區域為基本適宜建設用地,0-0.3分的區域為不宜建設用 地。
隨著海峽兩岸關系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上升為戰略,福建省 整體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提升,為三明市承接產業轉移、提升對外貿易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梅 列區作為三明市主城區,未來的發展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
小蕉園區位于三明市主城梅列區西側,是海西三明臺商投資區(吉口、貢川、城南三個產 業園組成)城南產業園中的重要部分。小蕉園區核心配套區位于園區中部,是小蕉園區中生活服 務配套區的主要組成部分,規劃區北側小蕉村是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現狀景觀資源豐富, 十分優美,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規劃以項目地獨特的“山-田-村-水-路”的空間格局為基礎,形成村落聚居、生態農 業、生態林業三大片區,并通過三條各具特色的景觀帶連接三大區域,形成多個休閑度假 節點,最終構建原生態的鄉村文化休閑度假區。
生態結構穩定,是下源地區生態穩定的基礎,一 高敏感區 區內390米以上山體的區域
適用性評價 根據植被種類覆蓋情況,將規劃區分為喬木混交林區域,灌木林區域以及農 耕作物與其他植被覆蓋區域三類。
1.4.3.4生態敏感性 生態敏感性分析主要明確區域內發生生態環境問題的可能性大小。
生態敏感性分析 本次研究針對不同區域對生態的抗干擾程度來衡量規劃區的生態敏感度。分 析主要從區域對于水土流失、水源影響的敏感程度以及是否容易引發地質災害等因 素來衡量。
通過GIS對規劃區內坡度進行分析,規劃區內地貌可大致分為平地及緩坡區域, 坡地丘陵區域和急坡陡崖區域三類。
用地適應性評價 對用地適用性綜合評價,是各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對現狀用地得出的各適宜度的建 設用地空間分布如圖所示。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