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是沿海省份福建的一個大城市,這個大指的是市域總面積,超過了2.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總面積的比重超過18%,近五分之一了,由此可見,真的非常之大,位居全省省轄市中的第二名;但也是小城市,常住人口僅257萬,人口密度非常的低,是個人口小市。
上述從面積和人口兩個角度簡單說了下三明的市情,這么遼闊的三明市,去年的經濟成績怎樣呢?
經濟總量上有所突破,預計2017年完成GDP2136.06億元,順利突破2000億元大關,總量位居福建全省地級市中的第六位,增速為7.9%,成績還是不錯的。
像之前山野老王的文章也提到過,三明的縣域(含市轄區)行政區是非常多的,數量上與福建省會的福州并列為全省第一,這么多的縣市區,去年的經濟成績是怎樣的呢?
本文采用的經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簡稱規工增加值)。
先來看看GDP,十二縣域中,縣級永安市在總量位上位居全市第一位,達到384.19億元,三明的縣域雖然很多,但縣級市也就永安一個;另一個超過300億元的縣域是梅列區,達到306.66億元,位居全市第二名。
其余GDP在300億元以下的縣域其具體情況是:沙縣233.01億元、尤溪縣231.35億元、大田縣198.22億元、三元區151.30億元、寧化縣134.67億元、將樂縣123.63億元、清流縣101.89億元、泰寧縣100.35億元、建寧縣99.36億元、明溪縣71.43億元,沒想到沙縣的總量也挺高的,畢竟該縣人口在全國各地經營小吃的太多了,而統計上一般都是采用常住人口的數據。建寧、明溪總量太小,不到百億元。
三明也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那么這個城市各縣域的工業增加值特別是規工增加值又是怎樣呢?
從各縣域的總量上看,縣級永安市的規工增加值最高,達到188.12億元;隨之其后的是沙縣,達到120.2億元,這兩個縣域分別位居全市的第一第二位。
除上述兩縣市外,三明其他縣域去年的規工增加值均在百億元以下了,具體來看:大田縣95.62億元、梅列區93.89億元、三元區84.87億元、尤溪縣62.99億元、將樂縣50.67億元、寧化縣36.08億元、清流縣32.01億元、建寧縣30.87億元、明溪縣28.75億元、泰寧縣23.11億元,二三十億元的規工增加值,說明這些縣域的工業經濟發展總體上是非常之薄弱的,不過也不能忽視人口因素,看人均其實還好啦。
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僅供參考,版權歸屬原作者;文中數據均為各地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最終以統計年鑒為準。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