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在改革后的2012—2020年全市醫療衛生單位共招聘4906人,調走醫生215人,并沒有如外界所說的,因醫改而導致人才嚴重流失的問題。相反,通過改革,醫務人員的薪酬收入大幅度提高,公立醫院人員招聘實行編制備案制,醫院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并且簡化了招聘流程,提升了招聘效率。但由于三明是山區城市,與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一樣,薪酬收入雖然年年大幅度提高,但還是無法達到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水平。
線家縣以上醫院工資總額由2011年的3.8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7億元,提高3.08倍。人員經費占醫療費用的比重由25.15%提高到45.98%。在崗職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13.37萬元、改革后年均增長11.87%,其中醫生隊伍人年均收入由5.65萬元增加到16.93萬元、改革后年均增長11.59%;2020年,醫生最高年薪達59.80萬元。
真實情況:三明按照“為用而采、臨床上報、價格真實、去除灰色”的原則,采用通用名稱剔除了同通用名下高回扣的國產仿制藥品,目前目錄內共有2130個品種(按衛健委規定三級醫院品規不超過1500個、二級醫院不超過1200個)。同時,三明實行備案制采購,如果醫院臨床確實需要的個別特殊藥品還可以進行“綠色通道”采購。進口藥品由改革前的210個增加至432個,占比由13.42%提升至20.28%;國產仿制藥品由改革前的1355個增加至1698個,完全滿足醫療機構臨床診療需求。
線年城鎮職工醫保患者轉外就醫住院人次為4697人次、占7.34%,改革后2020為4882人次、占6.2%,改革后轉外就醫比例得到下降。
城鄉居民醫保住院均次費用從2011年的4082元,到2020年的5810元,經過9年時間,費用沒有翻一番,只增加了42.33%;個人自付從2011年的2194元,下降到1712元,費用不但沒有翻一番,反而減少了482元,報銷比例從2011年的46.25%增加到2020年的70.53%。
線年以來,通過擠壓藥品耗材虛高水分,規范診療行為,堵住浪費,推動藥品耗材量價齊下。9次調整醫療服務價格8421項,充分體現醫務人員勞務技術價值,調高的醫療服務價格主要由醫保基金承擔,優化醫院收入結構。如果不改革,藥品耗材支出按年增長16%的速度計算,僅2020年全市縣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藥品耗材費用為38.61億元,而實際僅為10.23億元(2011年10.15億元,僅增加0.08億元);也就是說通過9年改革,僅藥品耗材的費用支出就節約了124.03億元。
線年三明市縣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藥總收入年平均增長率從改革前的16%以上下降到6.57%(還包含了8次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因素)。如果不進行改革,到2020年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藥總費用將超過64億元,而實際僅為31.46億元;2012-2020年9年合計超過360億元,而實際僅為249.64億元。9年的改革,醫療總費用相對節約了110.68億元。
9年的改革,醫院的收入結構得到了優化。診查、護理、手術治療、藥事服務費等醫療服務性收入由改革前2011年的3.11億元(僅占總收入16.9億元的18.37%),增加到2020年的13.04億元(占總收入31.46億元的41.46%),醫藥總收入的含金量翻了一番;藥品耗材收入占比由60.08%下降到32.51%,減少了一半,真正實現了“騰籠換鳥”。
改革后,全市縣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高,醫療質量穩步提升。
新技術、新項目從2011年的51項上升至2020年的234項,增長了3.59倍;在建的重點專科數(含院內重點專科)從2011年51項上升至2020年90項,增長76.47%;2018年,已實現了轄區內所有醫院ICU病房設置全覆蓋。
在醫療質量方面,患者住院總死亡率從2011年0.46%下降至2020年0.03%;手術患者總住院死亡率從2011年0.17%下降至2020年0.01%;急危重癥病人搶救成功率從2011年91.98%上升至2020年96.88%。Ⅲ、Ⅳ級手術例數從2014年14116臺上升至2020年37089臺,增加了1.63倍,大幅度減少了不正確的醫療行為,讓醫療回歸醫學本質,實現了“三回歸”(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治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
線億元,工資總額在年年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醫院財務運行還保持平穩。2014年全市22家縣級以上醫院首次轉虧為盈結余1.2億元開始,2015年結余0.79億元、2016年結余1.54億元、2017年結余1.07億元、2018年結余1.8億元、2019年結余2.36億元、2020年結余2.65億元,累計結余11.41億元。
另外,從2017年開始,以縣(市、區)域為單位,醫保基金按人頭年度打包、結余留用的支付方式,將累計結余9.38億元直接分配給各總醫院(健康管護),連同醫院累計結余的11.41億元,總共累計結余20.79億元。
建立了一套“硬件建設靠政府,醫院運行靠自身”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政府承擔辦醫責任,醫院的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等投入都是由政府承擔,醫院、院長、總會計師的年薪由財政發放,并且對改革前的歷史債務也全部由政府承擔。政府還承擔醫院的管理和監督責任,按照“六個頭”(管好醫院戶頭、斬斷藥品抽頭、用好基金寸頭、激勵仁心筆頭、減少病人床頭、延長健康年頭)的要求,讓院長不愁沒錢花、同時也讓院長有錢不能亂花,對醫院的結余資金實行嚴格的管理。三明醫改實現了“四個可以”:百姓可以接受、財政可以承擔、基金可以運行、醫院可以持續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