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9日報道(記者 施良德 陳艷艷 練為泉)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通知稱,擬下達2025年度資金對2024年創建A級旅游景區的三明市寧化縣鳳凰山紅軍長征出發地景區(3A)、三明市寧化縣下曹紅色革命舊址群景區(3A)等10個紅色旅游景區予以獎勵,每個景區獎勵30萬元。
2019年,長征文化公園——寧化縣紅軍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淮土)建設項目落地鳳凰山村。東南網記者走進寧化縣淮土鎮鳳凰山村,這里至今保留著紅軍街、紅軍井、紅軍小學、紅軍醫院等紅色遺址。
鳳凰山村支部王興鋼介紹,2024年鳳凰山村年游客量達到了6萬人次,帶動了當地土特產如蓮子、米酒、薏米、豆角干等的熱銷。據統計,2024年鳳凰山村的村財收入33.13萬,實現村民收入與村集體經濟的雙增收。
2021年12月,淮土鎮鳳凰山紅色聯村總支成立,下轄鳳凰山、五星、赤嶺、梨樹、大王、仕邊、隘門等7個村支部,采取“五聯五建”的跨村聯建建模式,推動區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步發展。創辦“梨山茶油”品牌成立合作社,對聯村1萬余畝油茶產業統一經營管理、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實現村民自產增收2000余萬元。開發光伏發電產業,實現聯村“自我造血”,總投資96萬元,平均年發電量為36萬度,可運行25年,平均年收益可達17萬元,每村每年可持續增收2萬余元。各村發展本土“小異”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赤嶺村原支部王榮吉是“老游擊隊員”王昌利的后代,他叔叔王勝彪(原名王昌捷)是寧化籍參加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僅剩的58人之一,2024年該村村財收入11萬余元。
近年來,寧化縣以淮土鎮鳳凰山村、曹坊鎮下曹村、石壁陳塘村等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通過整合周邊自然生態、傳統文化、特色鄉村等旅游資源,全面完善和提升長征文化公園功能,提升紅色旅游品質。
在長征文化公園三明段這片紅色沃土上,紅軍后代數不勝數,他們秉承紅色精神,留在這里持續奮斗,矢志不移。寧化縣河龍鄉下伊村支部劉先生是老紅軍劉宗裕的后代,多年來,他同村民一起建設河龍貢米廣場、河龍貢米小院,把家鄉的河龍貢米品牌的“強起來”;清流現場教學基地講解員曾紅是烈士曾富良的后代,長征前后,林畬鎮曾家一家5口人先后加入革命征途,其中3人犧牲,她說:“不管是作為一名烈士后人,還是講解員,我都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些故事講給大家聽,讓蘇區精神、長征精神被一代一代傳下去。”……
三明市全域為原蘇區縣,據不完全統計,三明蘇區共有3.7萬人參加紅軍、1.12萬名參加長征、9萬余人加入游擊隊或赤衛隊,承擔起最艱巨的前衛和后衛任務,絕大部分在湘江戰役中壯烈犧牲,到達陜北僅剩76人。
如今,三明市全域均屬長征文化公園建設范圍,長征文化公園三明段全段35個項目總投資51億元。自2019以來,三明市突出紅軍長征出發地、長征前最后主戰場、長征勝利堅強后盾的歷史印記,以“長征出發 撤離蘇區”為主題定位開展項目建設,形成“一線一核兩區”的空間架構。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