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與鹿特丹結為友好城市45周年。1979年11月23日,兩市代表簽署締結友好城市協議書,這座荷蘭港城成為最早與上海結好的歐洲城市之一,如今更是成為同上海交往最活躍的國際友城之一。
就在幾天前,現任鹿特丹市市長艾哈邁德·阿布塔萊伯來到上海,與上海市市長龔正簽署兩市2024—2028年友好城市合作備忘錄。
“經貿合作是上海與鹿特丹走近的重要原因,但肯定不是唯一原因。”不少人提到一點——朋友能做得長久,志趣相投很重要。人與人如此,城與城亦然。
很多人注意到,上海與鹿特丹的城市氣質很相似。作為上海首批荷蘭語專業學生,上海外國語大學荷蘭語專業負責人陳琰璟曾在鹿特丹留學,實地感受這座城市的開放包容——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吸收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推動城市向前發展。
陳琰璟回憶,2009年上海京劇院來到當地表演《白蛇傳》,雖然觀眾聽不懂唱詞,但看得很用心,給予中國國粹足夠尊重。之后,作家王安憶帶著作品《長恨歌》來到鹿特丹。“我本以為只是王老師‘單向輸出’作介紹,但現場有很多交流互動,大家探討了故事情節、場景安排。看得出,臺下聽眾對上海文化、中國文學頗感興趣”。
兩市交好是社會共識、民心所向,也是推動彼此攜手45年的最大動力。自下而上的力量推動著雙方越走越近,2004年兩市慶祝結好25周年,鹿特丹市政府向上海贈送10萬顆郁金香球莖,后者將其種在了延中綠地與高橋鎮荷蘭風情小鎮;上海方面回贈4株白玉蘭樹,移栽到了鹿特丹市中心的唐人街廣場。
除了官方交流外,阿布塔萊伯也積極推動民間友好。2017年,他在上海說,“兩城之交應該從廚房開始。鹿特丹與上海市民應該到對方家中做客,看看對方是如何做飯、如何生活。”
“阿布塔萊伯出生在摩洛哥,是位典型的鹿特丹人,開放、包容、友善與自信。”陳琰璟回憶起2009年在市政廳第一次見到他時的場景,“聽到上海有學校教授荷蘭語,他非常高興。他介紹了鹿特丹發展情況,鼓勵我們要多了解這座城市。”雖然只是次禮節性拜訪,但阿布塔萊伯和中國留學生聊了兩個多小時。
上海與鹿特丹都臨海成港、因港而興,同屬外向型經濟體。20世紀60年代,鹿特丹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如今,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
港口航運合作一直是兩市合作的亮點與基礎。早在1985年,雙方就開始經常性的業務學習與交流;2005年,上海港與鹿特丹港結為友好港;2022年,雙方簽署《關于繼續加強友好港關系備忘錄》。
“如今,鹿特丹港一半的貿易與中國有關。”阿布塔萊伯告訴記者,通過上海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起重機等機械設備,中國向鹿特丹運去各種商品,之后再銷往德國、法國、比利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地。同樣,歐洲商品也通過鹿特丹港上船,再運往上海。
數據顯示,去年上海與荷蘭進出口貿易總值超800億元,約占中荷兩國進出口總額的10%。“你們生產并出口,我們接收并分銷。通過鹿特丹港,中國每年能夠接觸到5億消費者。”阿布塔萊伯說鹿特丹也從歐中貿易中獲益匪淺,“我們每天有15萬人在港口工作,這意味著有15萬個家庭能從貿易中得到收入。”
上海與鹿特丹合作從港務開始,但遠不止步于港務。鹿特丹是“低地之城”,擁有全球先進的水治理技術與應用場景。2010年,鹿特丹亮相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向上海市民講述城市與水共生的故事。如今兩市已經在海綿城市建設、水資源利用、污水處理等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僅如此,近年來雙方交流日益豐富,生活垃圾再利用、花卉園藝種植交流、共同應對老齡化……合作清單越拉越長。
“作為市長,我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通過良好的政策,為市民生活帶來幸福。”在阿布塔萊伯看來,兩市友好的最美妙之處在于分享,“在數學中,分享通常意味著分割;在經濟學中,分享是加法,甚至是乘法。這正是城市間互聯互通、互相學習甚至相互模仿的原動力。”
7月2日,龔正在會見阿布塔萊伯時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兩市在經貿、教育科技、港口、城市治理等領域合作,積極推動兩市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更深層次的交流,持續推動航運領域合作,加強能源轉型、城市治理領域的交流互鑒。
阿布塔萊伯告訴記者,鹿特丹與上海的合作領域早已超過傳統的港口與航運。他提到兩點期待,一點是合作設計垂直建筑社區:一棟高樓中,一樓是雜貨店與咖啡廳,二、三樓是學校,四樓是醫院與養老院,再往上是居民住宅,“我們希望減少城市交通用地,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給市民更多步行空間”。另一點是加速能源更新換代,“氣候變暖在加劇。如果聯合國預測成線米,荷蘭的一半國土就會消失”。阿布塔萊伯希望全球有更多的氫能出口到鹿特丹港,并與上海合作推動綠色能源開發使用。
還有,就是拓寬年輕人間的交流渠道。如今,上海的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大學、應用科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雙方未來會進一步提升教育科技合作能級,持續加強在經濟管理、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領域的創新合作。
今年10月,阿布塔萊伯將辭去已擔任15年的鹿特丹市市長職務。但他并不太擔心45年的雙城友誼會出現波折,長期積累下的民間友好是最大的底氣,“我要離開我的辦公室了,我確信我的繼任者,無論是誰,都會從我那里得到明確信息,要繼續與上海、中國保持良好關系”。
幾天前,現任鹿特丹市市長艾哈邁德·阿布塔萊伯來到上海,與上海市市長龔正簽署兩市2024—2028年友好城市合作備忘錄。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