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作為全國產糧主產區,綏化市北林區緊緊圍繞“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五良法”作為推進“四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發展質量農業上,聚焦穩面積、提單產、增總產,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打造更加穩固、可靠、安全的“大糧倉”。
谷粒結滿穗,新糧喜入倉。當前,正值稻種收儲的最佳時節,北林區的稻種糧儲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綏化市盛昌種子繁育有限公司,一輛輛滿載稻種的大車排起了長龍,來這里銷售種子的車輛絡繹不絕,農戶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魏國是東富鎮利農村的稻種訂單種植戶,今年他種植20坰地,打了30多萬斤稻種。在收購現場,稻種經過扦樣、質檢、稱重等環節后送入倉庫進行儲存。眼看一年的辛苦得到回報,魏國心里是止不住地開心,他對記者說:“今年稻種價格挺好,1塊9一斤,照去年一斤貴2毛多,我今年跟盛昌簽的訂單,比市場價格高1毛到1毛5,三車稻子賣了30多萬。”
在盛昌種業的種子展廳里,一顆顆代表北林區農業技術成果的種子“芯片”整齊展列,展現著堅韌創新的北林精神和厚重質樸的黑土情懷。綏化市盛昌種子繁育有限公司是我省水稻繁育龍頭企業,集科研、育種、生產、經營于一體,旗下的綏粳系列香稻品種是“北林香米”的母本品種稻。
北林區還不斷加大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以綏化市盛昌種業、苗氏種業、北方稻作研究所、稼禾種業等為代表的種業企業,培育出綏粳、綏稻、苗稻、中盛等一系列優質品種,全省覆蓋種植面達到1800萬畝以上。綏化市盛昌種子繁育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孫美玲介紹:“為保證種子的質量,企業制定了嚴格的訂單種植標準,全流程標準化管理,嚴把種子質量關,確保從源頭上保障北林香米的品質。”
近年來,北林區把種業發展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突破點,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持續鞏固提升國家級水稻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優勢,加快建設國家級大豆良種繁育基地,著力打造以高食味值水稻、加工型玉米和高蛋白大豆為主要品種的產業格局,三大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北林區堅持在產業化和品牌化上持續發力,破難題、補短板,把推動種業振興作為實現農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的“芯動能”,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在北林區寶山鎮永發村玉米收獲地塊,收獲和整地作業正在同步推進,根茬粉碎、翻轉犁等機械緊隨收割機后,碎混、翻埋,上一秒還留著秸稈的地塊轉眼就變成了黑油油的土地。綏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立軍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馬立軍說:“通過秋整地作業,直接就把秸稈扣地里,讓秸稈腐爛成為有機肥,土壤更松散,而且秋天翻完到春季能提高地溫,搶先一周播種。”北林區堅持保護與利用統籌、用地與養地結合,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好黑土地,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利用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益民工程”、發展現代農業的“保障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效益工程”,打造一批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高標準農田建得真是好,道修好了,走車干活都方便了,施完肥,這地也更有勁了,趕上好年頭,又是大豐收。”北林區西長發鎮紅發村村民蘇士海數著手里的鈔票,興奮地說。
“通過項目建設,徹底改變了項目區的農業生產條件,達到路相通、渠相連、田成方、林成網,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農民收入水平也將有很大的提高。”北林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馮士剛說。
2023年,北林區投資11794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1.51萬畝,預計新增耕地3500畝,全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6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1.5%。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農業基礎設施配套程度,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連片、設施完善、電力配套、生態良好、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抗災能力強的目標,提升了黑土耕地質量,為糧食高產穩產打牢基礎,為糧食安全再上一道“保險”。
在盛昌種業的智能化育秧大棚里,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日常檢修維護,農業現代化的數字化應用是這里最大的亮點。“這個智能溫室的溫度和水分都是用電腦智能控制的,不僅節約了人力,也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生產標準。”綏化市盛昌種子繁育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會介紹。
農業的數字化場景應用已經成為北林區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正逐步推開并廣泛應用。在北林區農業大數據中心,大屏幕上閃動著一張張精密的圖表和一串串詳實的數據,北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連文正在通過監測站反饋的信息,分析全年的農業生產情況,“平臺包含作物種植分類、長勢分析、地塊監測、耕地質量監測、災害監測、田長制、災情預警、產量預估、地力監測、農險定損理賠10個模塊,是集農業大數據、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農業產業數據科研服務等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
數字化監管是提升農業生產質效的有效途徑,北林區在科技園區及農業企業生產基地安裝遠程監測系統,為政策制定、指導生產、病蟲草害防控、防災減災等提供數據支撐,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實現防災減災,確保增產增收的效果。目前,北林區已在嘉禾米業、稻米香米業、正大米業、盛昌種業等生產基地建設數字化示范基地10個。
數字化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北林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胡占軍介紹:“截至目前,北林區已建有農業大數據平臺3個,田間電子監測設備19臺套,益農信息社171個,電商商城1個。”北林區還把數字應用與質量溯源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全區38家綠色食品企業與國家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實現銜接。正大、嘉禾、稻米香等綠色食品企業應用物聯網、數字化技術以及通過二維碼掃描、APP互動,實現了種植、田管、加工、包裝、銷售全環節可視可追溯。
在推進質量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北林區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作為提升農業質效的重要手段,推廣應用智能催芽、旱育稀植、大壟雙行、生物防控、節水灌溉、全程機械化等技術,糧食作物標準化技術到位率95%,提高了農業種植標準化水平,實現提高單產,確保糧食安全。2023年,北林區推廣玉米、大豆大壟雙行技術5萬畝,綜合組裝配套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打造了高產田、樣板田,構建起糧食高產高質高效的生產體系。
在秋慧豐公司農服植保公司,無人機操作員顧嘉健正在匯總梳理全年的作業數據。“多光譜成像就像人用醫療器械體檢一樣,精準成像。可以通過對地塊苗情實時掃描,根據作物長勢確定施肥方案,科學精準變量噴施葉面肥,達到增產增收效果。”北林區通過建立監測站,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飛、地面監測系統相結合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手段,實現了災害監測預警、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在新華鄉玉米科技示范園區,大型整地機正在田間馳騁穿梭,進行高標準整地作業,機車所過之處,黝黑松軟的土壤翻滾而出。在機車手李文平看來,新型的整地機械有著很多優勢,“這個機械比以前的老機械作業平整度好、整地標準高,一天能干300畝地左右,深度達到30厘米。”他對記者說。
今年,位于北林區寶山鎮的立軍現代農機合作社采用了110厘米大壟平播技術,理事長馬立軍說:“今年秋收和秋整地幾乎是同時進行的,8臺機械齊上陣,一邊收獲,一邊整地,土地實現黑色越冬,搶出積溫,播種期能提前一周左右,有助于糧食增產。”
“高端農機+航化作業”讓北林農業“上天入地”、再上臺階,也讓農業生產更精準、更高效。目前,全區農機保有量達2.2萬臺,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99.65%,通過推廣應用先進高端收獲機械,實現了機收減損增糧。
圍繞手段方式創新,北林區全力落實落靠“田長制”責任,大力推廣“墾地合作”新模式,把打造高質量農業種植科技示范園區作為“做給農民看、指導農民干”的科技示范基地,落實墾地合作科技園區5個、面積3000畝,發揮北大荒農服大機械優勢,規模化開展以深翻、深松、秸稈還田為主的秋整地,為明年春播生產贏得主動權,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新華鄉三發村康英華種植合作社就是墾地合作的受益者,這個合作社通過墾地合作,提高了作業標準,實現了增產增收。理事長康英華說:“原來的種植結構一坰五六萬株,現在我們園區能達到七八萬株,產量提高了20%,效益大大地提高了。”
北林區農業技術中心主任李連文介紹:“通過墾地合作,發揮北大荒農服的生產和管理優勢,在節本增效、減損增收、提質增量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高園區科技含量,打造‘農機+農技’的示范標桿,推動了區域農業生產提檔升級。”
2023年,北林區在9個鄉鎮打造玉米、水稻、大豆科技示范園區12個,與北大荒集團綏化分公司農服中心開展墾地合作,對5個科技園區實現全程農機托管,借助農墾的先進技術、機械、模式,進一步釋放了糧食產能。
綏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候選人、北林區委書記單偉紅介紹,作為寒地黑土核心區,北林區充分發揮綠色物產資源優勢,不斷創新營銷戰略,著力叫響“北林香米”金字招牌,力爭兩年內品牌價值突破100億元,讓北林香米香飄萬里,實現農業發展質效“雙豐收”。按照省委提出的“四個農業”要求,在發展質量農業上,北林區始終堅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不斷豐富質量農業的內涵,持續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充分發揮種業優勢,打造高端稻種研發推廣高地,大力推廣墾地合作新模式,在農業產業化上持續發力,大力推廣高端農機和數字化場景應用,打造智慧農業先行區,為推動現代化大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北林力量。
北林區堅持把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作為首要擔當,深入貫徹全省“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錨定“一鄉五業”、聚焦“四個農業”、落實“五良”措施,建強“兩頭兩尾”,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推動現代農業向更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4.8萬畝,預計糧食產量26.64億斤,實現“二十連豐”。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